花皮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娱乐之最强大脑在线阅读 - 第169页

第169页

    毕竟,这可是京大和社科院等一起联合主办,势必要在高考外探索出一条精选人才的新途径,又是为京大的人才摇篮添砖加瓦,自然要竭尽全力为学员们提供最优良的教育环境。

    这个名师指导授课太吸引人了,李凡的所知所学和文化大家相比不差分毫,但是在人生感悟以及生命探索上,很多事情没到那个年龄段没经历过一些人生阅历的话,你根本体会不了那么深刻。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学贯中西,但让他发表自己的独立观点或者写作一本闪烁个人独特智慧魅力的书籍,结果他便无能为力了,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沉淀和感悟的。

    李凡希望自己会拥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听听那些饱经风霜的学者们谈论人生,看看他们那纵横的皱纹里面所掩藏着的丰富的独家宝藏。

    除此之外,据潇潇透露,这次《博雅杯》的表现,将对京大正在筹备的社科菁英班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特招生是小,以后能不能进不足30人的菁英班是大,菁英班可不挑状元!

    ……

    这两天,李凡开始准备自荐信和论文,论文本来写的是关于古诗词中很多“迷案”的自我见解,写得不是太过瘾,然后撕了一页又一页。

    直到潇潇打来电话后,李凡才转变方向,决定开始写《金》。

    潇潇的意思是,本次初审负责人是金学大师王美丽王教授,可以试着写一写《金》,而且半年前看李凡的直播,知道他对《金》很了解。

    李凡倚在窗边细细构思,打好腹稿后,坐在书桌之前,提起钢笔,笔锋恣意,落笔生花。

    《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

    《金》是第一部以城市市民生活为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平凡世情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的是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生活图画,作者用了大约一百万字的容量展示了几乎全部的女性社会角色。它呈现的是一部市井凡人的家庭生活。它也没有概念模式的规范,也没有理想化的提纯拔高,它真实得毛发俱现,真实得残酷无情。

    《古兰经》说女人是男人的一块耕地,只能任人开垦践踏。

    《圣经·创世纪》说夏娃只是亚当身上一根多余的肋骨造成,本是供男人消愁解闷的伴儿。

    古罗马法典公然荒唐地宣称:“女人是愚蠢的,她们是一种有不稳定性格的人。”

    东方文明古国古印度以“不净观”教义视妇女为“万恶的品行”的象征。

    中国则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国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与“祸水论”剥夺了妇女的人格尊严。

    ……

    洋洋洒洒一万字,李凡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博学和才华,人性立场以及对女权的尊重,并强烈渴望新时代的女性要展现出不依附于任何人的追求自身价值的真正女权。

    落笔那一刻,这篇论文也便成为了李凡在这个时空交出的第一份文学名著研讨作品。

    又检查了一遍,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他将这份文稿和几封推荐信一齐装进大信封里,第二天早晨,找了一家快递邮走。

    ……

    一周后。

    京大《博雅杯》初审办公室。

    “咱们这一年一度的《博雅杯》啊,光报名的就几万人,初审真的搞得我头都大了。”

    “也是,每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咱们华国有这么多文化学者,有县级的,还有镇级的。”

    办公室里笑声一片。

    “不过也有厉害的,有把省作家协会主席请来写推荐信的,这小子真牛啊,文章也很精彩。”

    “诶,我这还有个著名学者蔡咏推荐的,我看看内容啊,《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我去,竟然有人谈论金学!”

    “真的假的?这本作品几乎没人碰啊,毕竟中学生很避讳的。”

    “呵,这小子敢写啊!”

    “来来,给我先看看。”

    “我先看,我就喜欢这种不走寻常路的!”

    第116章 京大办公室的震惊

    京大《博雅杯》初审办公室。

    《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一文被争相传阅,且不说此文引证古今中外,文笔犀利妙语连珠,单单这份成熟的思维便叫人暗暗称奇。

    有些人分析古典文学名著擅以今人思维判定是非曲直,这是错误的,而一旦完全以当时世风民情为切入点,又是不具有现代观的,况且有几人能透彻地了解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民众思维?

    而这篇论文不仅仅“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更兼之采百家学说之长,出一家之言,有褒有贬,一针见血,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宋惠莲等等所有女性形象分析得干净利落,深入浅出,观点之犀利让人伏案叫绝。

    “哇,写的精彩啊!这篇论文观点非常独特犀利。”

    “而且还很老练啊,这不应该是一个高中生的思维啊。”

    “关键是明末民风民俗市井民众的所思所想以及劣根性阐述得太细致太到位了,老张,你说是不是?”

    张副教授是研究历史的,他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且不说此文的文采和论点,就单单这种对明末各阶层人物的灵魂探究上,拿捏得非常精准,甚至我读过之后也偶有茅塞顿开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