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其实,参赛这件事,李凡有信心说服父母,父母虽然传统,但是对自己的想法还是挺尊重的。但是,最无奈的是,京大举办的《博雅杯》也是7月份进行。 《博雅杯》对每个立志上京大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捷径。虽然京大举办的《博雅杯》不是针对特招生设置的,但是,《博雅杯》中表现出众的选手,都会被招生办特殊注意,对特招生有很强的加成作用。 别的不说,《博雅杯》举办十年以来,所有的状元最后都成为了京大的特招生,前三名也几乎没有遗漏的。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博雅杯》的特殊性和稀贵性。参加一次博雅杯的人生收获,可能让人毕生受益。自己不能因为参加综艺节目把《博雅杯》搞砸了啊。 《博雅杯》的各个环节的时间尚未公布,李凡根本就没法答应《华国诗词大会》的邀约。 这一天,李凡再次收到了孙龙的电话。 那边儿,“给哥哥一个准信儿,能不能参加啊,节目组等信儿呢!” 李凡:“龙哥,我马上要参加《博雅杯》,实在没时间啊!” “《博雅杯》,你也报名《博雅杯》了?顾亚婷也报名了,诶呦,苍了个天啊!” “等《博雅杯》各个环节具体时间下来的,如果和咱们诗词大会录制不冲突的话,我则会参加的。” “什么时候下来时间?” 李凡哪知道啊,他问过潇潇了,今年京大夏季活动很多,《博雅杯》具体时间没敲定呢。 孙龙那边情绪非常失落,顾亚婷已经明确自己不会参加了,因为她暑假行程太满,除了博雅杯之外,还要去亚洲经济论坛开幕式做志愿者,其中有个很有名的国际高中生夏令营她都推掉了。 他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李凡身上,结果李凡这儿根本叫不准,没办法啊,《博雅杯》对高中生的重要性太大了。 孙龙这回无法勉强了。 幸好的是,《华国诗词大会》采用的是小组积分制,分几个小组分批比赛,最后进行擂台争霸赛,这样一来,李凡不必参加早期录制,随时可以参与进来。 又过两天,《博雅杯》的报名开始了。 报名很简单,需要学校校长的推荐信,如果有文化学者的推荐信就更好了,然后附加一篇论文或者自觉精彩的原创文章,一齐寄到京城大学。 校长推荐信这个不用提了,至于文化学者的推荐信,潇潇在京大授课,要避嫌,肖老一心想要把李凡弄进吉森大学,这个不用想了,李凡则找到了蔡咏,蔡咏一口答应,还问用不用在拉来几个文化学者多写几篇,李凡连忙道谢,这个真不用。 周日,他提着水果来到蔡咏家,看过蔡咏的推荐信后,他有些脸红地说,“蔡老师,能不能再帮我重写一篇。” “哦,哪出问题了么?” “这个,”李凡看着那些词汇和句子(学富五车、经天纬地之才、全国高中生中可谓之魁首……),挠了挠头,“有点儿太夸张了,我真没有那么好,您就写此子尚可之类的就行了。” 夸张么?蔡咏看了看全文,可这还是他压着写的啊! 第115章 搞搞金学 《博雅杯》,是华国高中文科生心目中最重要的比赛,没有之一。甚至《博雅杯》状元和高考状元的荣誉是不相上下的。 但两者方向不同,高考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借由标准答案,为各类学校筛选人才,而《博雅杯》,其主旨恰恰与高考背道而驰。 《博雅杯》对国学积累的考察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视的是考察学员的思维能力,独立的见解力,由点及面的大局观,强调思维活力等等,是冲破传统考试教条主义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尝试。 如果你在《博雅杯》上写一篇高考应试型的作文,无论你写的多么精彩,必然死翘翘。 《博雅杯》由京大牵头,华国社科院以及《华国教育报》联合主办。10年前第一次举办时,就在教育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很多人当时疾呼改变高考僵化模式的时代来临了,结果……十年后,高考还是那个高考,所有的学子都得头悬梁锥刺股,点灯熬夜做试卷。 因为《博雅杯》太“高端”,是提供给优质文科生的一个展现自我风貌的舞台。 10年十个冠军,第一界冠军现在在联合国身居要职,第二界冠军是汇想国际亚太区总负责人…… 从《博雅杯》走出来的高手,几乎都是充满了挑战者精神的,或者胸怀天下。 作为京大对特招生的一个特殊补充(虽然表面上《博雅杯》和特招工作没有什么挂连,但其实是特招生工作的最重要的考量项目!),京大对《博雅杯》极其重视。 甚至有很多教授说过,如果在《博雅杯》冠军和高考状元中选择,他们宁愿选择《博雅杯》冠军,因为《博雅杯》冠军在培训与竞争之中,会彻底展露出杰出的天资和过人的见识,远比几张试卷更具有说服力。 对于李凡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为自己特招名额增码的机会,更是一个和同龄段杰出人才交流的大好时机。 而且,《博雅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会在初试、复试、终极考核各个环节中,邀请文化大家来给学员指导授课。 这些名师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赵建民,社科院院长胡广发,甚至还会请来哲学大师德安东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