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战乱起
姬如欢一脸愧疚的看着九皇叔,原本九皇叔都不打算回大明的,却因为她,暴露了所有身份,如今还被搅和到大明的事情中来。 独孤驰砚看着姬如欢这么模样,伸手揉了揉姬如欢的头,抿唇应道,“你不必这样,我既身在大明,就不会看着大明覆灭,先皇可还对我们母子有恩,我就算是报恩,也不能不管不顾,不全是因为你。” 姬如欢知道九皇叔是安慰她,隐黎族的兵器专供大明,已经足够报恩,大明这夺储之争,基本上是自己作死,把大明往死路上逼,九皇叔完全可以不用管。 若是不是因为自己和姬家牵扯其中,可能九皇叔都不会来京都,更不会暴露了身份。 只是事情已经这样,姬如欢也没再多说。 姬将军肯定会留在皇宫里,跟禁军一起守卫皇宫和陛下的安全,姬如欢跟独孤驰砚去见过他之后,就先行回了镇国公府。 四皇子的一番扫荡,可是让不少京都大臣的府邸变成了一片废墟,侥幸存活的暂时无处安身,加上都觉得镇国公府最是安全,便都默契的在镇国公府住了下来,暂时不打算离开。 好在府里还有姬毅胜,内宅女眷有沈氏和蒋氏,倒是将镇国公府安排的井井有条,将这些人也安顿的妥妥贴贴了,都不用姬如欢他们操心。 这一天天的折腾下来,姬如欢也是累得够呛,回了府里跟铃姐九皇叔他们一起用过了晚饭,就回了萦念阁休息。 因为安顿的人不少,晓佳的院子被她娘征用腾了出来,原本蒋氏是让她去跟自己住,晓佳却不乐意,直接搬进了如欢的院子。 这样一来,独孤驰砚倒是没办法时时往萦念阁跑了,心里便又开始后悔,怎么就是定亲,没早早成亲。 想着如欢今年都已经十七,自己如今是什么身份都已经暴露了,独孤驰砚心里便盘算着,不若等京都这事儿完了,便先成亲了再说。 四皇子跟宋丞相都彻底消失了,风长止将京都周边翻了个底儿朝天,也没找出四皇子的下落,宋家的人,除了嫁进姬家的宋倩,其他人也都跟着一起消失无踪,很显然是早有准备。 京都和周边都找不到人,那便是带着人逃的更远了,就如今京都的情况,他们的人必须先保证京都的安全,也不敢为了搜查他们的下落置京都不顾。 皇上归京,京都却没有因为皇上的归来而变得平静,京都那些个世家大族,只要是跟四皇子有牵扯,都一家家的被抄下狱,不少跟四皇子直接参与了谋反的,很快就被拉倒了午门斩首示众。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整个京都都充斥着血腥味儿,京都世家人人自危,生怕一个不小心惹到了陛下比抄家灭族。 这些事儿基本都不再姬如欢一个郡主去操心了,这两天已经没他什么事儿了,她便是进宫去陪陪心怡,或是在府里安抚着受到四皇子迫害侥幸逃生的朝臣家眷。 听得小金说今日午门又斩首了多少人,姬如欢还是微微皱眉,这个时候应该稳住局势才对,这般一直杀人,搞得京都人心惶惶,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姬如欢趁着九皇叔不忙的时候去问了问情况,却是陛下坚持,可能是遭遇的打击太大,心里的恼恨需要个发泄的出口,那些四皇子同谋便成了皇上撒气的目标。 而两天之后,两个消失同时传到了姬如欢的耳朵里,一个好消息,是她二哥阿慕带领的五万北境援军总算是到了京都城外,京都暂时更安全了。 却伴随着更大的坏消息,南越,大凉,大周同时对大明边境发难,北境还有向守义带着十万北境军守着,倒是暂时安稳,但南阳跟辽东面对南越和大周的大军根本毫无还手之力,才一天时间就节节败退,南越连续丢掉了三座城池,辽东却是直接丢掉了五座城池。 好在南阳军总兵江航还算有些魄力,一听说了南阳的境况,也不管京都情况到底如何,就直接调转回南阳,拦住了南越继续侵入大明的步伐。 等到他拦住了南越大军,也收到了京都的急报,四皇子造反失败潜逃,陛下和京都都暂时无碍,他也算松了一口气,安心的抵抗南越的入侵。 而辽东这边,吴太师带着回调的辽东军却不知所踪,倒是听说吴越轩赶去了辽东,带着剩下的辽东军顽强抵抗大周的入侵。 然而此次大周这次差不多是倾巢出动,就辽东剩下的两三万人,哪儿是大周的对手,被打的节节后退之后,彻底的被打散,只剩下小股的残兵,还在带着人跟大周的大军周旋,只期望能暂时拖住大周的二十万大军,等到京都援军。 姬如欢听得这消息,便知道辽东只怕就是吴越轩在带着人在强撑了,这吴太师也真够狠心,都这样,都不出面帮上吴越轩一把,这吴越轩可算是他吴家的独苗苗,还等着他给吴家这一支传宗接代,吴太师也不怕自己断子绝孙么。 就辽东这情况,大明肯定得派援军去支援,不然这大周还不得直接畅通无阻的一路打到京都来。 可就如今大明四面楚歌的情况,根本就派不出援军,一番商议下来,最后决定姬成慕带着北境五万人直接支援辽东,姬成慕急急赶回了京都,都还没来得及回家看上一眼,便有带着人赶去了辽东。 姬将军本是请旨去北境,却是被陛下驳回了,京都这么多大臣,皇上如今是谁也不信,就信姬家人,他必须将姬将军留下保证京都的安全,姬将军也只得留在了京都。 然而没过多久,北境便传来了噩耗,西夏突然出兵十万,跟大凉十万大军一起对北境发起了京都,北境陷入了危机。 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在雍亲王知道了北境的情况,及时调兵五万赶去了北境支援。 然而西夏一直养精蓄锐,若真是要横插一脚,便随时有增兵的可能,北境的危机并没有因为这五万援军解除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