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暗兜密信
朱闻天是有系统任务要做的,本来就是要参与到战事之中,哪可能没有任何的风险,眼下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可是相当于守株待兔第二只兔子自动撞树桩上了。 再者朱闻天也有意提升一下自己的威望,收拢一下商队几人的心,以便于接下来战事正式发生之时,能够有几个可用的帮手。 “噗!” “呃” 朱闻天一剑扎入胡人斥候的脖颈,斥候只是小幅度触动了一下,便再也没有声息了。 这名胡人斥候浑身上下都包绕甲胄,朱闻天难保其他位置能够将其毙命,而且甲胄本身也比较值钱,一身下来能够抵得上一匹斥候马了,上一次老四跟另一拨山匪就是这般分赃的。 “小乙哥,快点儿找严实地方扔了吧,别被其他人看到。” 对于朱闻天刺死胡人斥候的举动,商队内几人大都一脸煞白地待在那里,唯独小六子机灵,虽说也十分害怕,还是上前指着胡人斥候建议道。 八公山这块儿来往行人并不多,但是总共也就这么一条道儿,胡人斥候的尸体必须得赶紧处理掉,否则还真容易被人给看到。 “小六子,你骑一匹枣红马向北,放哨看着行人,遇人最好能够搭话拖延一下;老四,你骑一匹枣红马向南” 接下来朱闻天向商队几人吩咐了一遍,有前后放哨的,有帮助挖坑掩埋的,朱闻天等人花了不到一刻钟时间便将斥候尸体放在了山坳不远处一片乱石堆里,稍稍挪移了几块大石头,又覆盖了一些鲜草之类,草草处理完毕。 胡人斥候身上的甲胄自然是被扒拉了下来,此外还有两把佩刀,估计其中一把就是从老四手中拿回去的,当然那匹斥候马也早已经被牵住了缰绳。 这匹马果然品性优良,刚被绊倒那会儿好一阵子没站起来,一只前蹄子也瘸了,仅仅是朱闻天处理尸体这段时间,斥候马已是能走了,只不过其原主人被杀,也造成了其情绪的不稳,一直打着响鼻,看起来很有人性。 一切处理完毕,朱闻天第一时间拉起商队队伍,全速向寿阳城的方向赶,生怕遇见另外一名前秦斥候,还特意把那斥候马放在了最后。 前方有着老四和小六子骑着枣红马先行警示,后方朱闻天骑着剩余的一匹枣红马缀在商队最后方,一旦前面有情况,他便准备用短剑狠刺上两剑,迫使斥候马第一时间向北离开。 同时朱闻天也将所得斥候甲胄藏得仔细,放在了驴车下方轮轴附近,若是不趴在驴车下看,是不会发现其中猫腻的。 如此谨慎地一路行进下来,不出大半个时辰已是出了八公山范围,道路四方也变得宽敞起来,岔路也有不少,众人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接下来路途之中一直都没有碰到另外一名胡人斥候,根据此前那名胡人斥候的狼狈模样,朱闻天估计对方是碰到了什么意外。 不过朱闻天等人也没有遇到东晋兵卒,看起来东晋一方对于寿阳城这一片控制力还是比较差的,怨不得淝水之战刚一开始就会丢掉呢,或者是东晋故意丢给对方的一种布置? 一路到了老四和小六子等人的城外租住之处,朱闻天承诺今日所得人人有份儿,稳住商队内众人之心后,这才带着新得三匹枣红马、一批斥候马,赶着五架驴车返回了寿阳城内。 车夫等人暂时各自散伙,朱闻天与小段子一起前往成文案那里进行交割,这一次斥候马再次折算了三匹枣红马的价格,朱闻天却是没有将斥候甲胄拿出来。 商贾王英前后五次的行商任务也已经完成,成文案给了朱闻天五块儿花生米大小的碎银子,并让朱闻天在代领之处画了押,以免将来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朱闻天暗道还是金银这些东西好携带,而且价值也更高出了很多,战事发生之时更加保值,不像五铢钱那般,一大堆还换不了多少东西。 在给商贾王英寻找郎中的时候,朱闻天自是已经见识过这种碎块白银,甚至王英还拿出来一块蚕豆大的碎金子,为了保命也是不遗余力了。 朱闻天对这些碎黄金块儿、碎白银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历史教材之中大都会介绍每个朝代的铸币,朱闻天却是没有想到东晋这会儿竟然使用这种不规则的碎金属进行交易,每一块的形状还各不相同。 交割之后朱闻天很快拉着小段子先行返回了,甚至连接下来是否继续走商都没有再去定,如此匆忙自然是因为朱闻天心中有事。 朱闻天先是将所得碎银子给王英送了去,也顺便与小段子一道看看王英恢复的情况,之后朱闻天便以劳累为由,与小段子分开进了自己所住的屋子。 商贾王英的情况也就那样了,仍旧没有恢复多少,这倒是给了朱闻天更多统领商队进行走商的机会,不过当朱闻天看过斥候身上所得之物后,他对走商的兴趣一下减少了很多。 斥候甲胄两肋之处是各自有着一处暗兜的,朱闻天给斥候解甲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点,当时就摸着鼓鼓囊囊的,其内仿佛是书信,朱闻天也就没有声张出来。 这会儿朱闻天将两侧暗兜里的物事拿出来,发现左兜里果然是一封书信;而右兜里则是油纸包裹的三片金叶子,不是金块儿了,而是被碾得很薄,犹如纸张一般。 朱闻天对比一下才知道,这三片金叶子与那封书信最初可能是放在一起的,像是用书信夹带了私货的样子。 仅仅是这三片金叶子就不少值钱,朱闻天掂量了一下,估计价值也得十几块碎银子了,场景之中金银的价值比例大概在一比五左右,这一点朱闻天在请郎中之时就已经了解到了。 也就是说朱闻天从斥候身上收获的黄金足以抵得上跑商二十多趟赚的了。 而朱闻天也将那书信详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只是仍旧没有看出端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