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未来旅行社系统在线阅读 - 第29章 团建上

第29章 团建上

    坐到崭新的旅游大巴里,陈彬戴上墨镜坐在驾驶室,拿着车载话筒道:“今天首航,不知道各位要去哪里啊?”

    “这是我们公司的第一辆旅游大巴,要不我们去附近景点走一圈?”在唐风的建议下,大家微笑着点头赞同。

    何欢适时的走出来,从陈彬手上接过话筒道:“那今天我也就当仁不让的试一下工咯。”

    “哈哈,可以可以,走,出发。”在众人的一阵哄笑中,大巴车发动了,门面那边自然暂停营业。

    这款大巴车是57座豪华旅游大巴,白蓝相间为主题,富含科技气息,车身科幻感十足的‘未来旅行社’商标极为显眼。内部仿生材质覆盖,航空座椅,具有温控装置和按摩功能。电磁动力能源,常规时速150km/h,走超高速专属通道230km/h,全套智能防护系统,150米自动车距调整系统,附带一个‘未来旅行社’专属导航仪。

    唐风好奇的看了一下那个导航仪,上面十分清楚的标注了所能前往的景点以及路线,目前仅限于星城市区范围,看来只能走附近游。

    “现在是早上9:30分,预计30分钟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岳麓山。”何欢一身简单干练的休闲装,配合着青春甜美的气质,站在大巴车内最前方,说话抑扬顿挫,形体站姿无懈可击,在车内几个立体成像全方位投影下,专业水准显露无疑。

    “岳麓山位于湘省星城市湘江西岸。旧志《南岳记》中‘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故以麓名。最高峰海拔300.8米,占地面积35.20平方公里,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后一峰,称为灵麓峰,位于橘子洲旅游景区内,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碧嶂屏开,秀如琢玉,层峦耸翠,山涧幽深,岳麓山自汉代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寻,其中以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为最有名。其次还有云麓宫、隋舍利塔、赫曦台、印心石屋、新民学会旧址、麓山忠烈祠、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长沙会战纪念碑、烈士陵墓、黄兴墓、蔡锷墓、丁文江墓……”

    随着何欢的解说,时间飞逝,车子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从东大门进入,众人分批乘坐索道上山,整个索道全长一千多米,高差在两百米上下,全程十五分钟左右,自修建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虽然设施设备更换多次,但是体验度一直非常好。

    整体运行舒适、平稳、快捷,脚下山林茂密,游客如织,现在是九月下旬,放眼望去翠中带金,金中带红,待到再过一两个月,深秋初冬,满山红枫一片,就会像诗中所述:霜叶红如锦,松声响作涛。

    下了索道,方博拿着小本,一边观赏一边记录,黄茵则是自带相机,边走边拍,唐风和司机陈彬则是跟在何欢身后,一边聆听一边张望。

    第一个大景点就是禹王碑,岳麓禹王碑高1.7米,宽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

    最早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又称岣嵝碑,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游南岳,在衡山岣嵝峰摹得碑文,刻碑于岳麓山东石壁。明嘉靖十二年(1533),潘镒剔土得碑,遂摹拓流行于世。禹王碑占地面积30平方米,由禹王碑刻、欧阳正焕碑刻、陈新亚碑刻、张之才碑刻等组成。

    碑北侧5米处,有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岳麓书院山长欧阳正焕所书“大观”落款“正焕”四字。南侧石壁有古石刻两通,均为竖刻书,字迹隐约可辨,其一为宋代张之才题刻的“乐舞增光”。题头“大宋嘉定神禹碑刻”、落款“宋张之才钎刻”;其二为明嘉靖七年湖广提学刘汝楠《读神禹碑歌》的石刻,共15列。1935年,湘省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周翰建石亭围护,并在禹王碑石上阴刻“禹王”二字横额,落款为“中华民国廿四年十月重建碑亭周翰勒石”。石亭为片石依碑立四柱,莲花藻井,球状宝鼎。

    碑文记述和歌颂禹承舜帝令,常年奔波泰衡华岳,疏浚大川河流,三过家门而不入,忘我治洪的功绩。

    在观光长廊稍作停歇,俯瞰城区,随后众人在何欢的带领下,缓步前行,四周山风连绵,草木青香,燥热的心情开始变得舒畅。

    “大家看过来哦,这里是黄兴墓,黄兴墓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与领袖、开国元勋、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墓地。”

    “黄兴(公元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湘省星城县人。与孙中山先生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授大元帅军衔。袁世凯称帝时,任讨袁军总司令。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次年移柩长沙,4月15日受中华民国元老尊身份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黄兴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这是印心石屋,是陶澍(1778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湘省安化人。少时曾就读于岳麓书院,后官至两江总督。道光乙未(1835年),陶澍进京,道光皇帝召见,问及家世情况。陶澍即言幼时随父萸江先生读书于印心石旁,道光亲书“印心石屋”四字赐之。陶澍以为荣,于山川胜地多处摹刻。岳麓山的“印心石屋”为赵竹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之摹刻,贺熙龄有记,今已不存。”

    “印心石屋石刻位于白鹤泉西南、登临云麓峰石径的右侧,又名“御书亭”,今亭废石刻仍存,系山墙上嵌的一巨幅汉白玉石匾,高0.93米、宽2.88米,中刻楷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月”,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谨领恭摹”,正中上方刻有“道光之宝”的御玺篆章。周围装饰着二龙戏珠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