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她走到盛准的身后,“盛将军,聊两句。”

    盛准往沈时好的身后看了一眼,沉沉地点头,“朝仁郡主,请。”

    两人来到偏厅,沈时好让下人都到外面去了,只留南溪在外面守着。

    “盛将军,如今上京城是否平稳?”沈时好问。

    盛准脸上闪过一抹愕然,他没想到沈时好会问的是这个问题,“早在皇后薨逝,先皇便令我在各处布防,更命护国军镇住各处大营,相信余州和金城也都已经得令,全都严阵以待,绝不会在此期间出现任何动荡。”

    原来皇上早就清楚自己的死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那他知道皇贵妃背后都有些什么人吗?

    “盛将军,您之前一直在淮安郡王麾下,只知道他与皇贵妃……”沈时好皱眉又询问。

    “不知道。”盛准沉声开口,他也是今天看到李铮出现在宫里,才知道原来他早就投靠皇贵妃。

    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那你对长公主……”沈时好目光陡然凌厉,试图在盛准脸上看到任何变化,他若是有半点利用长公主的心思,她今日一定要在这里了结他。

    盛准扯了扯唇角,“我对长公主,没有一句虚言,以前不会背叛他,如今不会,以后也不会。”

    沈时好没有说话,只是瞬也不瞬地盯着他。

    “郡主若是不信我,不如去询问侯爷,统领禁卫军,就是侯爷跟皇上举荐的。”盛准沉声说。

    “好,我会的。”沈时好点头,“盛将军,你若是背叛伤害长公主,倾尽我之力,都一定会杀了你。”

    盛准目光坦诚,“若真有那天,不必劳烦郡主。”

    ……

    ……

    “锦国皇帝驾崩了?”轩辕默语气激动兴奋,“此事当真?”

    “是元威王传回来的消息,他已经到达锦州境内了。”侍卫恭声回道。

    轩辕克是代表北狄前往锦州去谈判的,盛武帝突然驾崩,那这个谈和就不一定需要继续了。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轩辕默开怀大笑,新旧王朝更迭,那就是最动荡的时候,他要是在这个时间给锦国制造点危机,说不定就是北狄的机会。

    “可汗,就算锦国皇帝驾崩,我们的国库也同样空虚,他们的皇帝驾崩应该有些天了,你看余州那边的军营可有半点动乱,有沈云峰在那里的。”巴巫淡声提醒。

    这句话如同冷水,把轩辕默一下子就浇醒了。

    “可这是个机会!”轩辕默有些不甘心。

    “可汗,我们不可操之过急,盛武帝驾崩,他的几个成年皇子死的死,废的废,太子又年幼,未必能镇得住朝廷的老狐狸,我们且等着太子登基,不必我们出手,锦国朝廷会乱的。”巴巫说,“我们最重要的是韬光养晦。”

    轩辕默深深吸一口气,“孤知道了。”

    巴巫说,“王爷在锦州可以伺机而动,如果新帝登基朝廷没有动乱,那也可以给弄出一点动乱。”

    “是啊,他们的皇后和小皇子死得不明不白,还不知道朝廷有多少党派。”轩辕默哈哈笑着,“那位新帝的母亲应该也不是简单的角色吧,他能容得下周序川跟沈家吗?”

    “容不容得下,很快就知道了。”巴巫说,“可汗,要是锦国没有沈云峰和周序川,那就是我们北狄的机会。”

    轩辕默微微眯起眼睛,“是啊,要是没有他们就好了。”

    “还有,可汗,你是不是该给大皇子封王位了?”巴巫淡淡地说。

    “孤再考虑考虑。”

    第1005章 登基

    随着众人接受了盛武帝的驾崩,在张大人宣读遗诏之后,新帝在灵前即位之后已经开始接管皇权,

    所有大臣、侍卫、亲属,都要对新皇行君臣大礼。

    李煦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如今渐渐也有了当皇帝的镇定。

    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新帝的丧期是以日易月,以二十七天代替二十七个月,在李煦守孝二十七天之后,大行皇帝的丧期也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登基大典。

    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所以新皇登基都要祭拜天地和宗庙。接着,就是昭告天下新帝登基,让天下的臣民都知道并拥戴新皇。

    “皇上,陵园的宫殿已经修葺完善,遵照遗诏,太后该启程前往陵园了。”张大人低声地提醒着李煦。

    少年帝王一身明黄色锦袍,听着张大人的话,他有些无奈地看向旁边的周序川。

    “张大人,朕知道了,朕今日会去跟太后说的。”李煦说。

    张大人看了周序川和沈修则一眼,在心里叹息一声,他之前多少有些不理解,皇上怎么会对温柔贤惠的皇贵妃下了那样的旨意,如今多少有些明白了。

    “那臣先告退。”张大人拱手一礼。

    “怀霁哥哥,老师,朕该怎么办?”李煦苦兮兮地询问,他试探过母后的意思,她并不愿意去陵园,他作为儿子,难道还能强迫她吗?

    “皇上,您是怕太后娘娘觉得您不孝吗?”周序川低声反问。

    李煦说,“朕自幼与太后相依为命,太后屡次保护朕……朕实在不忍心,朕也不明白,先皇为何要下这样的旨意。”

    沈修则叹息说,“皇上,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臣明白您与太后娘娘感情深厚,然而先皇的旨意同样也是孝道,若是抗旨不尊,怕不好面对天下悠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