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明末大军阀在线阅读 - 明末大军阀 第179节

明末大军阀 第179节

    二月,卢象升到灵山卫和鳌山卫视察,刘衍急忙召集一众部下陪同。

    这一次,卢象升派人通知了即墨营、文登营、登州营参将等人,以及莱州府、登州府、青州府的一众文官,让众人全部陪同前往灵山卫、鳌山卫各处。

    卢象升的仪仗从北向南,一路来到灵山卫城,一路上看到了数个安置点。

    现在这些安置点已经陆续扩建,就地建成了一座座小村落。被安置在这些地方的流民全都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正在管屯官张耒的安排下,为今年的春耕做准备。

    卢象升在灵山卫城北面的一个村子停下,带着大队的文官武将来到田间,随后便对刘衍说道:“这里的耕地都是新开垦的吧?”

    刘衍抱拳说道:“督臣明鉴,这里的耕地都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属下命管屯官张耒率众开垦出来的,现在还有部分沟渠没有挖到位,不过已经安排人手,春耕前一定可以完工。”

    “灵山卫和鳌山卫为了安置流民,一共开垦了多少荒地?”

    “启禀督臣,属下这边一共新增了二十二万亩耕地,基本上将灵山卫和鳌山卫以及周边能用来耕种的土地全部算上了。不过这些土地大部分都只是稍稍平整了一番,没有经过深耕规整,也没有修建水利设施。”

    卢象升问道:“为何?”

    刘衍说道:“属下没有时间和人力,同时钱粮也不够用。”

    卢象升没有再问刘衍什么,而是转身看向身后的一众文官武将。此时众人还在惊叹刘衍一下子就开垦出二十多万亩荒地的大手笔,全然没有注意到卢象升那张铁青的脸色。

    “不知道诸位听到刘游击的话,心中作何感想,反正本督心中只有愧疚!”

    “你们治下出了乱子,百姓活不下去跑到刘游击这里,是他安置了流民,是他在稳定时局,哪怕花光了灵山卫和鳌山卫的钱粮也在所不惜!”

    “可是诸位都干了些什么?你们都跑到本督这里来告状,你们有何颜面给本督送来这些告状的公文!”

    面对卢象升的斥责,众人低头不语,张友勋、鲁庭言和韩煦心中更是恼怒:合着被叫到这里,就是为了被训斥一番?

    卢象升看了看众人,知道这些文官武将心中不服,自己也没打算几句话就让他们心服口服,从此一心为民为国。

    “今日将你们叫到这里,就是让你们看一看,刘游击都做了什么。回去之后,刘游击要整理出一份文册,这些时日灵山卫、鳌山卫接纳的流民原籍贯都是哪里,十日之内报给本督。”

    刘衍抱拳领命。

    随后卢象升便对众人说道:“本督要按照这份文册,向诸位收取钱粮,按照每人十两银子计算。诸位手中银子不够的,可以用粮食和宅院抵扣,限期一个月交齐。”

    “一个月之后,谁没交齐钱粮,便自己主动辞官吧!”

    众人顿时傻眼。

    当晚,灵山卫城,操守府邸内,卢象升与刘衍对坐闲谈。

    “督臣今日准备向那些文官武将收钱粮,可是将属下害苦了,他们还不得恨死属下啊!”

    听着刘衍的抱怨,卢象升笑着说道:“呵呵,你还怕这些?你与我一样,都是一心做事,却无人理解的孤臣。”

    “本督虽然是东林出身,可是朝中想置我于死地的,恰恰就是东林党,刘衍,你说这是不是就叫做命数?”

    刘衍说道:“属下不懂什么命数,只知道一点道理。”

    “什么道理?”

    “我命由我不由天!”

    刘衍说道:“属下行事做事想来不计后果,只要是属下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办成,不会被规矩束缚。什么出身,什么文武之途,什么门生故吏,都不能影响属下的判断。在如今这个世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被所谓的大势影响。”

    卢象升看着刘衍有些失神,自己的一番感慨,竟然引出刘衍的一番道理,而自己也算饱学之士,虽然听着刘衍的论点很大逆不道,却又感到非常有道理,至少从自己本心出发,是反驳不了的!

    卢象升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今日咱们闲聊一番,你便教了本督很多东西啊!”

    刘衍抱拳说道:“属下不过是一介武夫,督臣暂且听之,做不得数的。”

    同时刘衍心中暗道:“今日算是给卢象升打个招呼吧,将来我与他必有分歧的一天,也算给这位抗清英雄几分薄面。”

    “好了,不说这些了。”

    卢象升摆了摆手,似乎想将心中的负面情绪都赶走一般,说道:“那些文官武将缴纳的钱粮收上来之后,本督会分出三成,让卢怀英押运给你,算是作为你收容流民的补充吧。”

    “谢督臣。”

    “只是那些人日后少不得找你麻烦,你也要小心应对。”

    刘衍嘴上答应着,但是心中并不担心:“接下来,他们就顾不上找我麻烦了!”

    刘衍清楚的记得,今年开春,山东、河南等地将会爆发一场史无前例的旱灾,紧随其后的便是铺天盖地的蝗灾。

    这两场灾难的降临,将让山东各地化为人间炼狱。

    想到这里,刘衍心中暗道:“希望我的部署可以起到效果!”

    第二百六十二章 民相食

    从正月到三月初,山东各地始终未见降雪、降雨,各地干旱加剧,田间土地龟裂,各处河道、溪水干枯,村镇井水绝迹,百姓苦不堪言。

    一连几个月不下雨雪,终于形成了一场前所未见的,席卷了整个山东的大旱灾!

    刘衍走在灵山卫古镇巡检司一带的农田中,只见原本应该已经长出秧苗的耕地,此时却一片黄褐色,干粉的土壤随风飞舞,根本看不到一点绿色。

    走了一阵,刘衍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也感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绝望,这场旱灾远比自己预想的要凶猛。哪怕刘衍已经提前部署,安置流民的钱粮都是按照最高限来囤积的,现在也还剩下许多,可以应急,各地的水利设施也大规模修建起来,可是没有水,一切都是空谈!

    此时刘衍记起自己看过的,关于这场旱灾的史料,山东数十个州县都有“人相食”的记录:“春不雨,六月陨霜,十月斗米二千,井泉涸竭,芽花不开,果不实,牛羊不孕,鸡鸭不卵,妇人不孕,冬,人相食。”

    “春夏大旱,百日风霜,秋无禾,斗米一两二钱,民间食草子树枝为生,有父子兄弟夫妇相食者,惨状难悉,饥民为盗,蜂起焚掠,四境萧然。”

    而且让刘衍更为揪心的是,历史上这次特大旱灾一直持续到明年,旱灾加虫灾,整个山东的农田都无麦无秋,“树皮皆尽发瘗而食”,饥民“劫四境,杀戮甚惨”。

    在山东周边,晋、陕、冀、豫同样如此,严重的干旱还伴随着漫天的蝗虫,以及严重的疫灾,使灾情更趋严重。

    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

    甘肃大片旱区人相食。

    陕西“绝粜米市,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

    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山东等地的粮价就已经到了每石米价银一两,从今年正月以后,一石米更是涨到银三两至五两,加上沉重的赋役,民不聊生,迫使农民揭竿而起,起义不断。

    河北、山东大量灾民弃耕逃亡,很多村庄变成无人村。自然灾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并激化了社会动荡。而最终,这些逃亡的百姓不是被李自成裹挟为炮灰,就是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黄河以北的人口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

    “大人!”

    一声呼唤,将刘衍的思绪拉了出来,只见是陈勋和管屯官张耒、经历赵民、钱粮官岳明、商事官宋功明几人走了过来。

    “大家都看看吧。”

    刘衍指着四周的耕地,心情沉重的说道:“看来今年各地都要绝收了,值此大灾之年,咱们要早做准备。”

    众人的脸色都非常难看,管屯官张耒更是痛心疾首,说道:“灵山卫和鳌山卫新建的水利设施已经基本完工,加上新开垦出来的二十多万亩耕地,只要今年的雨水稍微好一些,那就是一个大大的丰收年!可是老天爷不开眼,竟然一滴雨都不下,这是要百姓们死绝啊!”

    其余众人各自唏嘘,刘衍则是目光坚定,说道:“老天爷瞎了眼,可还有咱们!只要我刘衍在,就不会坐视百姓易子而食!”

    说完,刘衍直接招呼众人在田间坐下,众人围坐在土地上,稍稍动作便是一阵烟尘,周围的新军将士找来伞盖,为刘衍等人遮凉。

    刘衍直接对岳明和宋功明询问起来:“现在你们给我一个准数,灵山卫和鳌山卫以及各处产业,还能拿出多少钱粮来?”

    宋功明对着岳明点了点头,随后岳明拿出一份文册,显然二人已经提前做好了功课。

    “幸好大人有先见之明,在去年的时候就命属下和宋千户多采购粮食,现在灵山卫和鳌山卫各处的府库都是满的,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三十八万石粮食。”

    “至于银子,现在各处产业和府库内,也能凑出二十五万两银子。”

    “二十五万两?”

    刘衍微微皱眉,三十八万石粮食就是四千五百六十万斤粮食,以现在灵山卫、鳌山卫五万八千九百七十五户人口,每天最低平均配额一斤半粮食计算,最多能坚持四个多月的时间。哪怕各家各户都有一些余粮,最多也就是再多坚持几个月,到了年末的时候,灵山卫和鳌山卫百分百会爆发饥荒!

    所以从现在开始,刘衍就要开始不计成本的采购粮食,以现在的粮价来看,二十五万两银子只够买五万石粮食,投放到灵山卫和鳌山卫各处,杯水车薪!

    “我记得各处产业的情况都很好,怎么只有这么点银子了?”

    岳明说道:“大人之前让属下等采购粮食,已经用去了一部分,花费了四十多万两银子。另外属下和宋千户商议了一下,还要留下一部分银子,作为新军将士的军饷,以及应急之用,所以现在能动的银子,就只剩二十五万两了。”

    “军饷你们留下多少?”

    “现在新军各营每个月的军饷在四万两左右,属下留下了三个月的数额备用。另外应急的银子,属下也留了二十万两。”

    刘衍思索了一下,说道:“只留一个月的数额,剩下的八万两也拿来买粮食。至于应急的银子,也拿出十万两来买粮食。”

    “是。”

    即便如此,一共四十三万两银子,看上去很多了,甚至足以冲抵朝廷给山东的练饷摊派,可是面对一天一个价的粮食,这些银子也依旧不够用。

    刘衍说道:“先动起了,从这个月开始,各处产业的收益都要一份为三,养兵、应急、买粮食,具体的份额岳千户和宋千户自行商议,每月向我汇报一次。”

    “是。”

    随后刘衍对张耒说道:“现在干旱加剧,但是咱们也不能等死,张千户带着人,在灵山卫和鳌山卫的所有农田中打井,同时勘察各处的河流情况,只要是还有水的,全部引流灌溉。”

    “这需要银子啊,需要巨额的银子!”

    刘衍说道:“那些应急的银子就是干这个用的!现在是大灾之年,花费的不过的材料银子,人工没有多少,先干起来,决不能坐以待毙。”

    “是!”

    这时赵民说道:“大人,现在灵山卫各处已经有百姓家中断粮了,属下以为,现在就要开始赈济,否则一旦恐慌情绪在各处蔓延起来,局势将不可收拾。”

    刘衍深以为然,其实在任何历史时代,灾害都不是最可怕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

    只要官府应对得当,甚至只要官府有所动作,让民间的恐慌没有蔓延的空间,就不会出大乱子。

    后世九~八的大洪水,~山、~川的大地震,为什么没有出现动乱和民变?就是因为有“官府”在,受灾的百姓心中有底,所以条件再艰苦,也不会慌乱。

    于是刘衍说道:“赵千户立即给各千户所、百户所下令,命灵山卫、鳌山卫各处每月统计一次治下少粮的百姓,月初报到赵千户这里,统一发放赈济。”

    “对于现在就已经断粮的百姓,各处要先行调配,不要什么事情都等着上面。”

    “是。”

    赵民说道:“属下今日就发布政令。另外属下建议,可以调拨一部分粮食,发放到千户所、百户所中,以便赈济及时,免得在运送的路上耽搁时间。”

    刘衍思索了一下,答应了下来,不过还是嘱咐道:“放在各千户所、百户所的粮食数额要记录在案,赈济百姓用去多少也要一一记录,防止有人中饱私囊。”

    赵民愣了一下,说道:“大人放心,如此大灾之年,谁会去贪墨这些粮食,这些可都是百姓的命啊!”

    刘衍正色说道:“正因为粮食是百姓的命,所以在大灾之年更为值钱!现在一石粮食已经售价五两银子了,下个月呢?几个月之后呢?我看十两银子都挡不住!”

    “所以一定要严格措施,一旦发现贪墨之事,必须严办!”

    刘衍直接下了定论:“贪墨十斤粮食便就地斩首!”

    众人顿时吓了一跳,不过想想,此时也的确应该用重典,否则真出了乱子,就不可收拾了。

    赵民急忙抱拳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