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明末大军阀在线阅读 - 明末大军阀 第30节

明末大军阀 第30节

    谭晓大闻言有些犯难,然后便给刘衍算了一笔账。

    先不提火器督造处的产能问题,就说铁料的供应问题:

    以五斤熟铁练成一斤精铁计算,一杆鸟铳就需要八斤精铁,一百杆鸟铳则需要熟铁四千斤,两百杆鸟铳就是八千斤熟铁。

    还有铁甲,一副铁甲需要精铁三十多斤,刘衍要求每月打制铁甲四十副,一个月就需要熟铁六多斤。

    这样算起来,一个月打制鸟铳两百杆、铁甲四十副,火器督造处每月就需要熟铁一万四千多斤,折合七吨多铁。

    这样的数量放在后世自然不算什么,但在此时的大明,这就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怕是整个灵山卫,每年从上头拨下来的铁料也没有这么多。

    听完之后刘衍也皱起眉头,自己不能掌控原料来源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实在让人难受。

    刘衍沉吟起来,心中暗道:“看来有机会要找一找,大盘堡周边有没有铁矿了,到时候建一个铁矿场,将王炆镇拉进来作掩护,也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

    见刘衍在沉吟,谭晓大以为刘衍是对自己的回答不满意,于是说道:“甲长,其实制作盔甲,也不一定要全部使用铁料,制造棉甲、皮甲也可,也一样可防铳、箭。”

    棉甲确实可以有效地防护火器,比如八旗兵在制作棉甲时,就是将棉花浸湿,然后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缀成厚实的棉布后,在两层棉布之间安上铁片,内外用铜钉固定,棉甲就制成了。这样的甲胄,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冬季还可以防寒。

    比起铁料,棉花在大明北地也较为普遍,价格比铁价低。不过刘衍考虑到现在到处战乱,棉花布匹等原料的供应也是一样的不稳定,自己同样会受他人所制。

    而开办炼铁厂的话,军工原料控制较为容易,不需要时时为原料的来源愁,皮甲也是如此。再说了,清兵多使用弓箭,北起棉甲,铁甲对弓箭的防护力更好。

    就用鸟铳铁甲,刘衍下定了决心,他对谭晓大道:“铁料你不用愁,我会想办法的,你只管带着工匠们将鸟铳、盔甲打制出来便是。”

    刘衍打定主意,现在先花大价钱采购铁料,可以不惜工本的采购以保证供应,在这期间,刘衍会想办法寻找可以开采的铁矿所在。

    见刘衍都这样说了,谭晓大也只好恭敬领命,毕竟只要铁料供应足够,一个月两百杆鸟铳、四十副铁甲,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多是花费些力气罢了。

    最后,谭晓大又看向刘衍,提到了硝石的事情,一旁早已经等候多时的赵昚也是有些焦急的看了过来。

    刘衍见状笑了笑,说道:“好了,现在事情都说完了,咱们就来说一说硝石的问题。”

    第四十八章 土法制硝

    谭晓大和赵昚急忙询问如何获取稳定的硝石来源,刘衍便笑着说道:“不就是硝石供应有限吗,这又何必烦恼?要我说,其实硝石遍地都是,比如马厩、土仓之中,便有大量硝石,就连茅厕之中也有许多。”

    这下轮到谭晓大和赵昚傻眼了,数量稀少、开采不易的硝石竟然如此普遍,那平日里自己为何见不到,马厩、土仓和茅厕中真的有硝石吗?

    刘衍见二人不信,便大手一挥,说道:“走,我带你们去看看。”

    谭晓大和赵昚跟在刘衍的身后,三人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几乎钻遍了大盘堡内外的茅厕、马厩、猪牛栏屋、庭院墙角,没过多久三个人便弄得灰头土脸,堡内往来众人见了纷纷侧目。

    刘衍、谭晓大、赵昚看了一圈之后,刘衍便招呼了两名墩军随行,还拿上了扫把、簸箕、竹筐等物。

    然后众人便在马厩、牛栏内钻进钻出,刘衍指挥两名墩军拿着扫把、簸箕,见有白色芒状物便扫,全部收集起来装在竹筐内。

    这些扫出来的白色芒状物便都是硝土,两名墩军一会儿就扫了十几斤。

    刘衍还时而还立在茅厕的背阴处作沉思状,又忍着难闻的气味仔细观察地表之土,然后点头说道:“的确是好硝土!”

    随后刘衍便皱着眉头连忙出来,招呼两名墩军取来锄头,将那一大块泥土都挖走。随后众人又去了几处茅厕,如法炮制挖走了大量的泥土。

    同时刘衍对于有些不确定是不是硝土的泥土,他又取来一些木炭烧红,然后把那些不确定的泥土放到上面,见爆出了一些火花,便确定下来,招呼墩军一并装走。

    刘衍带着众人忙前忙后,很快就挖了一大堆的硝土,怕有几十斤,谭晓大和赵昚等人一边跟在刘衍的身后挖土,一边听着刘衍的讲解,这才知道这些泥土都是硝土,是可以炼出硝石的材料。

    此时谭晓大、赵昚等人都是不敢相信地看着那些竹筐,众人很难想象这些茅厕、牛圈等处,会跟火药联系在一起。

    刘衍以前便看过一些资料,收集某些人畜尿粪可以制造硝土,具体怎么造,刘衍也是比较清楚的,只是还没有机会实地操作而已。

    几人带着这些硝土回到了总旗官厅,将所有的硝土聚在一起,这时赵昚急切的问道:“甲长,这就行了?”

    刘衍说道:“当然还不行,这些硝土还要略作处理才行。”

    随后刘衍安排了人手,取了一些草木灰,将硝土和木灰分别碾碎过筛,全部筛成细腻的粉末,将所有的杂质都过滤掉。

    然后刘衍指挥两名墩军将过滤后的硝土、草木灰,按照八比一的比例混合装入一个大锅内,开始用大约七十五度的热水淋洗。当然此时没有温度计,但是按照热水冒烟的情况,也可以大致判断出差不多的温度来。

    经过不间断的搅拌,大概一刻左右,再进行抽滤。将料渣再一次放在大锅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并且搅拌一刻左右,继续进行抽滤,把两次得到的滤液混合在一起,这便是硝水了。

    下一步,将硝水倒入一个大平地锅内,进行加热蒸发,这一步叫做熬硝,加热的时候要不断的搅拌,以防止粘底和飞溅。当硝水蒸发掉三分之二的时候停止加热,这个时候的硝水会变得比较粘稠,平底锅内应该已析出少量的固体结晶,颜色也从红棕色逐渐变淡,最后直至变成白色,纯正的硝石结晶便制成了。

    刘衍一边指挥两名墩军实地操作,一边对谭晓大和赵昚讲解着,此时谭晓大和赵昚已经张大了嘴巴,没想到竟然可以不用硝石矿就能制作出硝石来,这放在以前是二人想象不到,也不敢想象的事情。

    “之后这些硝石只要加入硫磺、木炭等物按比例进行粉碎搅拌,放到石磨里磨细后,黑火药粉末就诞生了,这是大盘堡任何一个工匠都会制作的,你们二人更是行家,我就不多说了。”

    此时两名墩军也在刘衍的指挥下完成了制作,几十斤硝土最终制出了四斤不到的硝石结晶,这已经非常不错了,产量已经超出了刘衍的预期,如果获取的硝土都能有这个产量,那火药的硝石需求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了,至少在目前的需求量下,可以自产自销的。

    谭晓大和赵昚看着眼前的成果,心中都是喜不自胜,火药原料问题终于解决了,以后可以自给自足,不会受制于人了。

    用后世的词来形容,赵昚就是一个技术宅,对于火药和火器的制作非常痴迷,只见此时赵昚神情沉醉,对刘衍说道:“甲长的方法真是神乎其神,如此一个月生产出百斤硝石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衍笑着说道:“现在制造火药只是缺少硝石,硫磺的话还可以买到不少,毕竟硫磺也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咱们可以用多种理由采买,暂时不用担心。现在解决了硝石的问题,火药的产量便不再有瓶颈了。”

    谭晓大和赵昚少不了又称颂刘衍一番,随后刘衍说道:“其实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大量制造硝土,制出硝石结晶来,只是需要人手材料众多。”

    谭晓大和赵昚纷纷询问起来,刘衍便将二人带到堡内一个偏僻处,这里周围没有多少军户百姓,也没有什么建筑,是一块还没有利用起来的空地,周围有不少的树木,这边也是一个阴凉的所在。

    三人来到这里,刘衍便命赵昚选了二十个妇女与老弱男人,就作为赵昚的日常手下。

    小半个时辰之后,赵昚将二十个部下召集齐,全部召集到这边。

    刘衍当即对众人布置任务,让众人分头去堡内各处茅厕和牲畜栏圈内,将人畜粪便尽可能多的收集过来,再与沙子颗粒、炉灰等搅拌在一起,就在这里堆了好几个高高的粪堆。

    刘衍还对赵昚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在这边定时、定点的灌尿。至于如何收集尿,就是你的事情了。”

    很快这个臭气冲天的集硝之地就吸引了众多的围观军户,众人对着那几个气味难闻的粪堆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刘衍则是对众人说明了此处的重要性,让堡内众人一定要支持赵昚的工作,平日里谁从周边经过,就可以过来对着几个粪堆排尿。

    在刘衍的吩咐,以及赵昚等人的努力下,仅仅几天之后,这些粪堆的表面就出现了许多白色的天然硝。

    刘衍闻讯当即带着谭晓大和赵昚过来,三人观察了一番之后,也顾不上气味难闻,脸上都挂上了笑容。

    经过估算,赵昚兴奋的说道:“甲长真是天纵之才,世间竟然还有这个办法能够收集天然硝!属下估计,这个集硝地点,一个月就可以轻轻松松得到二百到三百斤的纯正硝石结晶,比从茅厕马厩等地挖来的硝泥轻松多了。”

    刘衍也是点了点头,这个办法获取硝石结晶的产量也超过了自己的预期,的确要比到处搜集好得多。

    二百斤的纯正硝石结晶,一个月至少可以制成黑火药三百斤,有了这许多的火药,刘衍一系列计划小就可以进行了,比如说不久之后扩军的时候,便不用为了鸟铳手的弹药而发愁了;另外将来一旦自己要开矿的话,也可以用数量充足的火药来开矿,等到。

    其实这个收集硝土的办法也是刘衍借鉴的,刘衍曾看过一篇相关史料,上面记载有山东临淄高青县志:在一九四四年的时候,高青县内高苑某地,有一千多人用土法熬硝,年产火硝达到一百五十吨,这些火硝足以配置两百吨黑火药!

    千人制作出两百吨黑火药,那便是四十万斤!

    有了这个土方法,刘衍可以肯定,自己在大明的军旅生涯中,都不会在为火药的制造原料发愁了。只是这需要大量的人畜粪便而已。

    以前大盘堡人畜尿粪都是用来肥田,现在还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收集硝土,用于战场撕杀,保家卫国。

    现在看到这些粪便和尿,当真都是宝贵的战略物资了。

    刘衍想到这里也不禁笑了起来,不过笑归笑,刘衍还是专门为此下了一道命令,以后大盘堡的军户们,都不得随地大便,一定要到定点的茅房中去上,不能贪图一时的方便,除了保持众人的卫生整洁外,这更是关系到大盘堡军力发展的大事,马虎不得。

    数日之后,天色晴朗又是一个大晴天。

    这天早上赵昚又指挥那二十个男女手下挑尿挑粪,前去灌溉他的宝贝集硝之地。

    在昨天,这块地方己经收集走了近百斤的硝土,全部运到了火器督造处内制成了硝石结晶,数量也很可观。正因为高产,所以为了采集到新的硝土,这灌水灌尿不得放松。赵昚对此也非常的上心,几乎每天都亲自带人过来“照料”几个粪堆。

    这块地方离大盘堡新堡保墙不是很远,就在一个坡地下,阳光不到,最是阴凉不过,用来集硝最好。

    经过每天定时定点的灌尿,这个集硝之地可以说是臭气远播,有时一阵威风吹来,臭气甚至远远的飘到众人修建堡墙的劳作工地,让不少人都叫骂不己。

    进入那块地方,很多人都受不了,赵昚却是神色不变,似乎在这个臭气冲天的地方,他反而能找到无穷的乐趣,也许这便是沉迷火药技术的状态吧。

    在赵昚指挥一众男女挑尿经过工地的时候,许多人都远远的向他打招呼:“赵主官,又去看你的宝贝之地啊?”

    话音刚落,众人都是大笑起来,似乎在枯燥辛苦的劳作中找到了乐趣。

    这些时间,赵昚的名声可说在堡内远近闻名,许多人一谈到这个都是大笑不己。很多人还传言,为了积硝,赵昚随身必备着扫把与簸莫,整天就是在茅厕与马厩之地乱转,一看到有白色物块。就会本能地挥扫起来。

    听了众人的取笑,赵昚也不生气,笑着说道:“是啊,那可是宝地,能生出宝贝的宝地!”

    众人更是大笑。

    第四十九章 买不到高粱

    九月中旬,秋收在即。

    此时军屯各处都是金灿灿的庄稼,秋风扫过,到处都是一片金色浪涛,美极了。

    陈勋站在田间地头,看着大片大片的成熟庄稼,不由自主的留下了热泪。

    在刘衍的执掌下,大盘堡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便有了巨大的成就,有如此的收获,放在去年都是陈勋不敢想象的。虽然今年的收获也不一定足够堡内军户明年的吃用,但是各家各户终归是有了收获,将来的日子也有了奔头,这就叫希望吧!

    由于正是农忙时节,各家各户都在忙着收获,陈勋也开始率队日夜住在军屯上,跟着军屯上的军户青壮们一起抢收庄稼。

    刘衍为了加快抢收庄稼的速度,让汪博队也一并住到了军屯上,一起抢收庄稼。

    现在大盘堡虽然人手不是很短缺了,但这只是在大盘堡各项事务不再扩展的情况下而言。

    刘衍已经有了扩充人马的计划,大盘堡修建也要在寒冬来临之前彻底完工,这些都是需要不少人手的,所以军屯收获的时间必须抓紧,以便在寒冬来临之前,将扩充兵力、建堡完工的事情全部完成。

    只是如此忙碌了几天下来,高强度的劳作不但让众军户疲惫不堪,还有几名军户在劳作的时候,不慎弄伤了手脚。

    此时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但是大盘堡一带的气温依旧很高,那几名军户担心收成的问题,只是稍稍处理了一下伤口,便又回到了军屯上忙碌起来,并没有将这些不经意的外伤放在心上。

    结果没出两天,那几名军户的伤口无一例外的都发了炎,其中一名军户还高烧不退。

    刘衍闻讯急忙赶来,亲自查看了一番之后,眼见几人的伤口都流脓了,情况恨不乐观。刘衍知道以此时大盘堡内缺医少药的情况,仅有的一些土药也无法有效的消炎,于是便命人赶了牛车,当日便将几人送到王家庄找大夫诊治,诊费都由自己来出。

    那几个军户的家眷都围着刘衍千恩万谢了一番,然后便急匆匆的跟着一起去了王家庄。

    “看来大盘堡也要配备一些大夫了,有时间要去一趟王家庄,找管队王炆镇要人了。日后要是遇到规模大一点的战事,没有合格的大夫随军,对于军中的伤员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

    刘衍心中想着,随即便想到了酒精,这可是杀菌消炎的良药,也是战场上必备的物资。

    其实早在制作肥皂生财的时候,刘衍便有了酿酒的想法,不但可以酿酒赚钱,还可以附带着生产医用酒精,两全其美。

    只是当时刘衍的精力都放在制作肥皂上面,随后又开始屯田、建堡,期间又有刘大煜、刘群义、沈文云带着人马过来闹事。再加上前段时间刘衍集中力量开辟晒盐场,紧接着便是出兵围剿海寇,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前赶后错的压过来,让刘衍根本腾不出手来,也就将酿酒的事情暂时放下了。

    如今大盘堡内外的事情都步入正轨,虽然还算不上繁荣昌盛,但也是欣欣向荣,一些事情都不用刘衍再一一盯着了,都有陈勋、王越、苗绍、许铭、汪博、张义这六名小旗官分管一摊,刘衍便想着将酿酒的事情提上日程。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刘衍便从夜不收队牵来一匹战马,独自策马前往王家庄。

    赶到王家庄之后,刘衍没有去百户官厅,而是先去王家庄上的医馆,探望了那几个堡内的受伤军户,并且给几人留下了一些碎银子,让几人安心在这里养伤,待到伤好之后再返回堡内,几人以及家眷都是千恩万谢,刘衍这样的上官真是天下罕见的,两名妇人更是抱着刘衍的大腿嚎啕大哭,让刘衍也尴尬了一番。

    从医馆出来,刘衍便策马来到了万福油坊。

    刘衍在外面的拴马桩系好缰绳,然后迈步走进万福油坊,此时正在油坊内忙碌的王靖看到刘衍到访,顿时喜笑颜开,急忙放下手边的活计,拉着刘衍进去,同时王靖还不忘回头大声说道:“来个人,将刘总旗的战马照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