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铁血宋徽宗在线阅读 - 第222节

第222节

    如果军队能如期到达,那么在魏季礼等使者回到大宋境内的第一天,边关将士们会发起第一轮进攻。

    五天之后,这三万禁军能兵分三路,携带更新的攻城武器,抵达西夏边城。继续发动进攻。

    接下来就是治理的问题了,打下城池很容易,治理那些随时会作乱的暴民才麻烦。

    官家亲自在凤翔府的城门楼上,目送这威武雄壮、斗志昂扬的军队上路。现在年轻人脸上大部分都没有刺字,只有真正的罪犯配军才会刺上罪行,看起来体面整洁了许多。每年高额的军费开支看起来也都花在了实际地方上,明晃晃的铠甲和兵刃耀眼如银河。

    林玄礼只觉得这次筹划战争有点虎头蛇尾:[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六哥:总好过贸然发动进攻,然后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国库空空荡荡,民间征兵填补兵力,追着西夏深入更北之地的宋军一去不回。你要的是够本的战争,不是战争本身。]

    [我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宋夏双方的国力和民力有同样的消耗,先耗光的是西夏还是大宋?等我征服这片土地,党项人会成为兵源,补充进来。]

    [六哥:你这可有点军国主义的思想了!不能这么比,说好的只喜欢日本动漫呢?]

    [开个玩笑……我是冷静下来了。反对的官员们说的没错,慢慢蚕食西夏的土地,稳扎稳打,成本小收益更大,还能加强统治和补给线。或者等到岳飞长大了,过来打仗。现在我要回去研究蒸汽机了。烧煤的火车到底是怎么推动运行的……锅炉、汽机、活塞、联动的车轮。修造铁路虽然要耗费大量的金属,本来可以制钱的铁,但是最近闲着没事算账算明白了,运输军粮或往京城运输粮草所耗费的成本,看起来不多,实际上也是天文数字。]

    [六哥:好啦,以前有人计算过运粮成本,说的只是水运比陆运划算的太多。]

    童贯看官家的神色平缓:“官家,您是准备留在这儿坐镇指挥,还是回京去?”

    沈知府:“官家?”

    林玄礼回过神来:“哦,没事。只是攻略边城,不需要朕留在这里,朝中大小事务更要紧。这几日就动身回京。等西夏什么时候有了昏君,或是水旱蝗灾,再往里继续吞并。”

    又不是只有大宋会遭灾,哼,谁遭灾都会倒霉,倒霉就等着被打吧。

    回去就研究蒸汽机,我一个人研究不明白就多找几个人一起干,现在的太史令看起来好像是个聪明人,物理学的也有不少优秀人才。

    ……

    李乾顺看着西夏文记录的,最近八天以来的会议记录。

    在这八天时间中,白天和宋朝使者探讨国家大事,到下午和晚上就和西夏的满朝文武开会讨论,忙的不可开交。

    眼下还放着两份朝中大臣的名单,一份是主战派,一份是主和派。现在朝堂上站边分文武,立场却截然不同。

    “陛下,虽然臣也不敢保证,能抵挡住宋朝军队,但臣宁愿死战不退。”

    “臣附议,党项人有血性,不要让宋朝轻易得逞。”

    “派三名文官,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想夺走大夏的边城,痴人说梦!”

    “一派胡言。陛下请三思啊,咱们有错在先,宋主又屡战屡胜,宋朝兵力强盛,那位魏相公说的在理,割让五座城池赔礼,这虽然令人痛惜,但咱们可以带走城中百姓和一切钱财粮草。倘若不割让城池,只怕十五座城、二十五座城寨都要被宋朝占领了去,到那时候悔之晚矣。”

    “割让土地虽然令臣心痛如刀绞,深感受辱,但是,这实实在在有一桩好处。”

    “呸,揍不要脸,有什么好处?你收了他们的银子?”

    “身为武将居然畏战!西夏不复往日的威风,都是因为你们懦弱无能。”

    “骂他就骂他你们骂武将干什么!”

    “就是,你们文臣难道是什么好东西吗?一个个都被魏季礼说的哑口无言,一点为国争光的本事都没有。”

    “#%……#¥¥#%”

    “@¥%¥@”

    李乾顺拍桌:“别吵了!!国家忧患近在眼前,你们还学宋朝同室操戈?你说,有什么好处?”

    烦死了。赵佶的官员也这么容易吵起来吗?大概不会,正如贫贱夫妻百事哀,国家太平无事时官员们不吵架,有事发生时才会推卸责任。

    “我不是畏战!陛下,自从十多年前那一战,我国元气大伤,青壮年的兵勇死伤过半,现在养了十年百姓,人口、成丁才正在恢复。若要和宋朝死战,能顶住三四年时间,直到所有男丁都死光为止。但是,宋主频频想要动兵,铸造大量更新更好的火器,虽然谁也不知道这些火器在山上交战是否好用,但他有这份心。

    宋主他正当而立之年,又没有儿女,侄子年纪渐长,百官一定是人心思动,自然想用打仗来立威。

    倘若陛下能效仿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暂时割让五座城池给他,宋主从此对西夏师出无名,再想动兵,只能去打别的国家。小一点的譬如回鹘、大理、交趾,大一些的如辽金,回鹘骑兵比唐时弱了一些,但来去如风,大理境内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交趾也是一样凭借气候可以取胜。一旦宋朝在这些地方出师不利,宋主必然倾其所有,攻打小国。

    路途遥远,兵力民力的损耗太多,百姓怨声载道,到时候陛下可以与金国联合,一东一西,双管齐下,令宋朝两面受敌。被宋朝经营了数年的城池,依旧回归陛下麾下。”

    李乾顺仔细听了他的建议,觉得很好,虽然耻辱,但未来可期,土地反复易主本来就是寻常事:“你说的很有道理。宋朝使者一行人现在走到哪里了?”

    官员禀报道:“按照日期来看,宋朝使团已经离开我国境内。”

    李乾顺叹了口气:“是啊,宋朝的使团离开,军队就该来了。”

    他在和宋朝的魏相公商谈到第五天,才知道原来他们不只是问罪、要道歉赔款,还想要割让土地!立刻下令边关戒备——现在临近秋收,是来袭击的好时候。如果戒备了,就耽误秋收,如果不戒备,又会被敌人长驱直入,真是痛苦。

    群臣知道他要拿定主意了,都屏息凝神,等他吩咐。

    西夏王仔细沉思了一会,艰难的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派遣使者去宋朝,跟他们说,朕同意割让城池,只是有一个条件,宋主喜欢亲自领兵打仗,想必已经在来的路上,我要见他一面,亲自签订盟书。”

    众人不解其意:“陛下这是何意?”下毒谋害他吗?

    “陛下是为了百姓?舍地而不舍百姓,真乃仁君也。”

    李乾顺苦恼的叹息:“拖延几日,把那牛羊马都驱赶回来,搬迁百姓,还有十几万石粮食抢收回来!”  割让城池不能附带许多丰收的良田和肥美的羊羔!带走牛马百姓,还能去占领一些回鹘的无主之地,艰苦贫瘠了一些,重新开荒垦田,修造城池,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作者有话要说:    想到头秃,最终还是觉得会割让土地,谈崩了也会。

    啊啊熬来挺精彩的一段外交斗争被我写成啥了……o(╥﹏╥)o感谢在2021-03-22  02:46:53~2021-03-22  17:45: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他年他月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0章 章台柳章台柳

    李乾顺嘱咐年轻的官员:“一定要追上魏季礼,在大宋境内也要追上他,边关如果开战,也不要去求见主帅、不要透露分毫。出兵的主帅不会放弃攻城夺寨的功勋,但出使外国的丞相也肯定不愿意放过这桩功劳,这足以让他封国公,封侯,名垂青史。赵佶他压得住党争,压得住文武之争吗?”

    那位贪婪的魏季礼魏相公,一定会劝官家放弃征服更多的土地,仅收下五座城池,这是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来的城池。

    这年轻官员就是在朝堂上吵成一团时,站出来条理清晰的给李乾顺讲清楚割让土地的好处的人,姓梁,名章台,和已故梁太后没有亲戚关系,梁姓是西夏汉人大姓。

    梁章台问:“陛下打算割让哪五座城给他们?”

    李乾顺说了三个位置看起来不错的城池,这三座城池在山地关隘上,在宋朝看来是易守难攻,实际上这山长得有趣,对着宋朝那边是悬崖绝壁,对西夏这边是缓坡。而且山上只有几倾地种菜种粮食,水源也有限,寨子里能驻扎两千多人,虽然控制的山地范围很大,但是~费钱又费力。谁都知道,采集远不如耕种的收获大。

    “你到了宋朝,主要就是商谈这两件事。宋主要亲自来与我会盟,还有具体要的城池。”

    李乾顺严肃的命令他:“你要拖延时间,拖延到牧民百姓撤离,秋收的粮食晒干净,全部运走为止。”这大概需要一个月,百姓们要带着全部家当搬走,一个人都不许留下。

    梁章台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肃穆的应下:“臣遵命。”

    宋夏之间的边境很长,何止五座城池,有许多座,还有很多山和草木不生的沙漠。西夏只能做好全面防御准备。西夏派出的使者得到西夏王的命令,抄近路直奔宋夏边关的大路而去,要追上魏相公。

    魏季礼离开西夏境内时匆匆忙忙,恐怕李乾顺突然糊涂的报复,扣留使团作为人质。回到宋朝边关就放心了,不急不缓的往凤翔府行去。

    魏相公回归大宋,就是宋军发起进攻的信号。

    边关将士们早就将从未见过的大火炮、官家亲自绘图研制的墩炮(原创者为戚继光)、还有那些更大的炮弹盘了一遍又一遍,这火器的铜壳上防锈的猪油都被他们摸干净了,厨子们骂着街,痛骂这些手欠的大头兵,京城来的两组会使火器的禁军高冷的抢走炖菜用的羊油,重新涂在火器上。

    士兵们闻着手上有点臭臭的猪油,小声嘀咕:“是姚将军带头摸的,你敢骂我们,你敢骂姚将军吗?”

    “就是,要不是姚将军说可以摸,不会坏,谁敢碰啊。”

    现在终于可以拿出去用了。连着火器营提供的火炮射程和角度计算公式一起带上,实战尝试如何在斜坡下方攻击坡上的城寨。

    姚雄又看到一辆车的车轮子后面没垫那些三角形的石头,正在缓慢又自由的向山脚下倒退,不禁大骂:“这该死的地方,怎么永远都是上坡!你们还不将滚木竖过来放!火炮、炮弹要是滚下去,砸死人了,自己爆炸了,横竖是个死!”

    随即按捺脾气,问旁边的都虞侯:“算出来了吗?”

    都虞侯拿着安装在一根木棍上的瞄准尺,按要求把木棍抵在肩膀上,对着山和城寨瞄准了半天,又翻着手册,记着数据,估算了山的高度数据,又结合山和城寨之间的角度,仔细计算抛物线,手册上有几道例题,他最近几年早就研究透了,只是一紧张算的有点慢。

    “将军,有七成可能炸到鸦城内,如果炸在山上,也能有一片落石。但炮手可能会被震的跌落悬崖。所以最好在这个地方轰炸。”

    姚雄研究了一会,又问做好准备的小组:“看明白了,记清楚了,爬山就爬到这儿,不能再高。”

    小组:“将军您放心,一定能在这儿点炮。”

    姚雄依旧不放心:“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们这些小子在山上,打旗号也看不见,如何得知自己爬到山上什么地方?”

    小组也解释不清楚,但他们再三保证自己可以做到。  “将军只管放心,倘若做不到,小人等提头来见。”

    姚雄叹了口气:“你们若是做不到,恐怕要从山上滚下来。”

    火炮有一个组合套装,除了计算公式之外,还带有测算距离用的瞄准尺、以及抛物线计算本和几个常用的数据。在火炮射程不足五百米的时候,本来不需要弄这个标准尺,但官家在三个月前,在被群臣劝阻说山地作战不容易的时候,就在寝殿里一顿狂翻,最后是工部找出来翻出来压箱底的样本,一种能用目测距离和高度的、竖着的、镂空带有刻度的尺子。嵌在一根木棍上,当木棍抵在人的肩膀上时,视线和尺子垂直,测量的比较精准。

    这东西在二十年前就被林玄礼叫工匠们做出来,因为一点用都没有,就搁置到现在。

    这本是在□□的瞄准镜发明出来之前,用来测量距离计算角度用的瞄准尺,军迷都知道这东西,在射程不行的时候用不上,一旦射程足够远,就成了决胜关键的尺子。

    通过实际试验证明这尺子很准。

    涣城,天水寨,鸦寨,裹儿寨,金城,这五座西夏城池相距不远,其中有四座城寨在秋收粮食和戒备宋朝进攻之间难以抉择。鸦寨不担心这个,这破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种不了粮食,只关门守城。

    攻城势如破竹,守城的坚不可摧。

    城头上丢下去的滚木礌石能顺着斜坡一直往下滚,杀伤力比平地上高的多。宋兵顾着躲闪和蹲下用盾牌抵挡滚下来的木头石头,攻击之势稍缓——他们并不是进攻的主力。

    这次进攻的战术不是靠人海堆上城头,靠的是人海掩护下的推到城下的火炮。

    姚雄作为边关单独领军的将领,在回京述职时曾有幸被官家安排去火器营观看火器演练,看完那次之后,就魂牵梦绕,一直都想指挥打一炮试试。

    另外有两支小队背着将近四十斤的虎蹲炮,还有十斤一个的炮*弹,拿着镰刀、朴刀,一路披荆斩棘往山崖两侧攀登上去。这两支小队都由善于采药的山民和番兵组成,背着几十斤东西,在没有路的山地斜坡上攀爬,对他们来说不算难。

    虎蹲炮只有二尺长,射程仅有五百米。根据抛物线简单计算的结果,应该能擦着山崖,顺着山势,落进鸦寨里。

    山民番兵背着竹筐,没入稀疏的树林中,缓缓向上方移动。

    根本不在意会不会被西夏城中发现,发现了也会被当成瞭望、扔劝降信的人。

    搬上来的木拒马能挡住这些滚木礌石,就在城下五十米处,城下往城头上射箭,等着山坡下更多的军械运上来。

    战争就这样同时成五座城池开始。西夏其他边关的军队按兵不动,随时准备应付新的敌人。

    大宋发起的攻击有效,炮火轰炸到城墙上时,炸的地动山摇,黄土飞溅,让西夏兵以为神佛发怒,雷公下降。但厚实的夯土城池没那么容易被打破,打掉了两尺厚、一丈直径的一个坑,坑后面还有将近两丈的厚度。

    火炮的威力不可谓不强,夯土城墙是坚硬如铁,刀砍斧剁都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

    但这威力还不够,放了两炮就热的像是要烧起来的红铜炮身不能持续攻击,距离轰破城池还距离很远。

    准度也不足以瞄准城寨的大门,大门其实不大,外包铁皮,里面是硬木,姚雄知道现在城门洞里一定填满了土和石头。

    梁章台在带人飞马赶路时得知了消息,他知道时刚好是发动进攻的第二天,不敢迟疑分毫,继续带人往前狂冲,绕过交战区域,从还没开战的银城穿过去,到了宋朝边关城下,表明来意:“西夏王命我送一封信给大宋的魏相公。魏相公不久前出使西夏,与我主商量了一些事,你们都知道吧。现在我有急信送往魏相公处。”

    两国交战也不阻碍来使,边将主动派兵追上魏相公一行人,他很快就顺利见到了魏季礼。

    魏季礼见到这个一路颠簸、满面尘土的年轻人,真是满脸往下掉尘土,西北的沙尘不是跟人闹着玩的。又问明白了原委,他大喜:“好!迷途知返,未为晚矣。随本官前去见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