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国战隼在线阅读 - 第677章 10个G的男人

第677章 10个G的男人

    01号黑丝带终于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了。

    陈铭举着望远镜昂着头往外往上看,看到01号黑丝带像在空中骤然暴死的鸭子一样往下坠,饶是陈铭干了那么多年试飞工作看到如此迅猛的下坠势头都忍不住后背一阵发凉。

    李战开始进行改出了。

    三千米的高度对他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他在更低的高度改出过尾旋。失速尾旋听着吓人,实际上失速尾旋改出每一名飞行员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当初为了研究改出的办法,前辈们付出了很多,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今部队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办法。

    李战却是一直在思考,对于飞行技术更好的飞行员来说,是否存在一种更加直接的甚至有战术价值的改出方式。他思考了很久,心里面多了许多模拟。此前在作战部队工作不太好试验,现在机会是多得很的。

    他迅速确定下了计划,开始测试新的改出方式了——当然不是关闭两发重新开车这个办法。

    黑丝带要改出尾旋太简单了,确切地说比其他战机都要容易一些。全动鸭翼、全动垂尾,赋予了黑丝带极其强悍的机动性。李战按照常规操作开始改出,黑丝带顿时像乖宝宝一样服从地恢复姿态。

    不过李战马上中断改出了,黑丝带一下子又回到了尾旋状态。

    陈铭一愣,顿时道,“他要干什么?”连忙呼叫,“洞幺洞幺,遇到什么情况了?”

    如果不是操纵系统有问题改出怎么会突然中断呢?

    李战说,“没有问题,我尝试另一种改出方式,请塔台放心。”

    他说着就仔细地调整着操纵杆的位置,很谨慎地测试着飞机的反馈。高度一直在飞速下掉,现在只有一千多米的高度了。

    心里有了把握之后,李战迅速操纵蹬舵,先控制住了机头,尾部依然在旋转,飞机从翻滚尾旋变成了以机头为中心点横向旋转。确认机头受到了控制后,

    这种状态下,飞机尾部在高速转旋,机头的指向是跟着尾部在高速地更换指向的,因为机身改平了的原因,下坠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了缓和。在空战中,如果能够在缠斗中让飞机呈现出当前这种可控姿态,几乎可以说能够瞬间掌握住主动权。

    陈铭等人都看呆了,这一手太漂亮了!陈铭搞了那么多年的试飞,原来也是在作战部队工作的,顿时敏锐地看到了这个类似于落叶飘又不是标准落叶飘的机动的实战价值。

    李战做的这个机动机头是斜向下的,机身尾部是斜向上,与落叶飘有很明显的区别。

    事实上,飞机改到现在这个姿态已经意味着尾旋的危险已经基本排除了。

    突然,01号黑丝带的机头猛地往下压,同时尾部的旋转停止了,飞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垂直俯冲状态!

    “喔!”

    塔台响起一阵惊呼。

    这哪里是新手啊,分明是老司机嘛,不,应该说比老司机还厉害,就这路感这驾驶技术,专业赛车手都不够看的。

    居然还加速了!

    李战推了下油门杆,01号黑丝带就如同二战时期的俯冲轰炸机一样往地面加速扎了下去。代表着相对高度的数据在加速下降,在李战眼前,他看到的是整个大地在向自己猛扑过来。

    心理素质稍差点的人很大概率会在这样的强大压力下精神崩溃,这比眼睁睁的看着天上落下一颗巨大的陨石来得震撼。

    这个时候人的眼睛是会骗人的,你觉得马上要撞地了实际上高度还有一定的冗余,可是当你感觉还有空间的时候,也许眨眼之后就会和大地亲吻机毁人亡。

    既不能一味的相信眼睛也不能单单依靠数据,飞行员需要综合所有途径获得的数据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果断决定下一步的操纵动作,任何一点偏差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高度三百米!

    李战开始向后拉杆抬起机头,巨大的过载把他摁在座椅上,翼尖处切割出的空气痕迹清晰可见。大功率运转中的发动机发出凶狠的咆哮,而骤然增大的空气阻力让发动机的咆哮带上了一些不甘心的意味。强大的过载当中,机身发出一些结构性的异响,监测仪器显示,瞬间过载一度达到了九个g!

    一闪而过的黑视让李战提高了警惕,用力向后拉杆之后,机头虽然艰难但依然驯服地抬了起来,机尾慢慢下沉给了李战相当充足的信心。这意味着飞机遵照了他的指令正在恢复平飞。

    01号黑丝带在跑道起飞位置上方约五十米的高度上完成了垂直向下的“l”机动,与起飞时的“l”方向恰好相反。

    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李战居然直接放在起落架减速降落了!

    垂直俯冲超低高度拉起改平直接降落,这是什么鬼操作!

    一直到01号黑丝带放出减速伞慢下来,陈铭等人才反应过来,赶紧的安排后续的保障工作。李战倒是想继续飞,可是在经过了前后两次极限的项目试飞之后,飞机需要进行检查,数据需要导出分析,一步一步的做扎实。一味的试飞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这一次适应性飞行让李战给搞成了高危难项目试飞,飞了两个方向相反的“l”航线,主要做到了远超此前的升限数据,然后顺带飞出了此前的最大过载数据。

    当易小易带着人把各项数据导出来看到瞬时过载达到了九个g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要疯掉了,严重怀疑是监测仪器出了问题。他走过去询问正在抱着飞行头盔和包冠华谈话的李战。

    “李团,监测仪器显示瞬时过载达到了九个g,是垂直俯冲拉起的那一下,你个人怎么看?”易小易和李战是老朋友了,可是他不可能相信有人能够扛得住九个g的过载啊,了不起八个g。

    李战和包冠华看向易小易,李战一边脱下白色劳保手套拿在手里,说道,“应该是有的,我做过十个g的过载,对九个g的过载还算是熟悉,个人感觉应该是有的。”

    “十个g?”易小易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内存呢十个g!

    李战很肯定地说,“是的。”

    包冠华笑着对易小易说,“李战在训练基地的时候做过测试,他在十个g的过载中依然能够保持状态控制住战机。”

    “我的天,李团你这个太厉害了。”易小易惊讶不已,“这样看来我们可以进行极限过载试飞了。”

    李战微笑道,“安排吧。”

    易小易精神振奋的去了。

    包冠华和李战默契的往一边踱步,一边继续谈论着。

    回头看了眼01号黑丝带,二三十名技术人员、机务人员围着她上下其手忙得不可开交。李战说,“今天才是第一次试飞,有许多情况我心里还没有很多的把握。试飞计划里提出要求,最好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所有主要项目的试飞,时间方面我认为是没问题的,我担心的是原型机数量的问题。”

    旁人听了之后可能会认为李战在装逼了,不摔飞机能死啊,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困难。没有一定数量的原型机许多高危难试飞项目是不能做的,比较广为人知的例子是俄罗斯的su-37,只造了一架原型机,所以很多试飞项目不能搞,直接套用su-27的飞行包线。

    问题是黑丝带没有可以参照的前级战机。

    包冠华凝重地点头,“厂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正在加班加点制造后续的飞机。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你还是要想想办法如何利用有限的原型机完成未来一个月的试飞。”

    李战稍稍思考了一下,说,“我能用多少?”

    “两架,最好是你用01号完成。”包冠华说。

    李战微微点头,说,“我倒不是说非要摔飞机,试飞频率上去之后至少需要两架飞机,这样才能保证试飞工作的连续。不过尽管如此,两架飞机依然还是不够的。”

    “你有办法吗?”包冠华站住脚步问。

    李战打量了一下外场的环境,说,“倒是有个办法,至于可行不可行需要研发团队拿主意。”

    “说说。”

    李战说,“把能够分出来的系统分出来,用其他飞机来代替。我觉得037号歼-7eggh就不错。”

    包冠华眼前一亮,笑道,“还是你小子脑子灵活。我看是有可行性的,一些航电系统的功能可以分离出来放在这个飞机上进行测试。可是,别的飞机不行吗?”

    “当然行。”李战笑着说,“我主要是考虑到成本问题,037号还有利用的价值,我走了之后飞鲨部队估计不用再用了。与其放着等报废不如物尽其用。而且037号前后进行了多次改进,现在是成洛马厂用于试验舰载飞行技术的试验机,平台是不错的。”

    包冠华哈哈笑道,“拉杆小王子名不虚传,账算得很清楚。”

    “老领导你过奖了。”李战谦虚道。

    包冠华说,“那就这么办。我去协调飞机,你和研发团队研究研究怎么样充分利用起来。”

    李战答应下来。

    包冠华又问,“气象台报告未来几天的天气不会很好,有没有把握做一下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试飞?”

    飞机的定型工作当然包括各种气象条件环境下的飞行,同样的试飞项目,但是所处的气象环境会更恶劣一些。

    李战笑着说,“老领导您知道的,现在部队施行的复杂气象条件下战训标准都是我飞出来的,我当然是有把握的。我正想和您商量呢,利用这些天难得的复杂气象把该环境的试飞工作完成。原来的试飞计划是要进行调整的。”

    “调整试飞计划不是问题,这些工作我来协调。”包冠华说。

    又聊了几句,李战提着飞行头盔往01号黑丝带那里去了。当然不会是现在就037号歼-7eggh改装为四代机部分航电技术测试平台的事,而是马上又要起飞了。

    和陈铭、易小易商量了之后,李战决定接下来搞最大空速试飞。飞了十个过载后,01号黑丝带的机体没有出现结构性损伤,意味着四代机是能够扛得住这个过载的。这个结果让研发团队大喜过望,证明了他们的设计是成功的。

    机体强度一直是让研发人员很矛盾的问题。如果要增加机体强度空重势必会增加,尽管各种轻型复合材料层出不穷,但是这个规律依然是存在的。一般战斗机能扛得住七八个g过载,极端情况下飞九个g过载也没问题。能够扛得住十个g过载的极少,确切地说在十个g过载之后依然能够正常作战的战机是极少的。

    像苏联的米格-25这样的异类把某几种性能发挥到了极致,但是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更像是用来创造世界纪录的战斗机。

    四代机的出现在航空材料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着的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过去许多年里许多人叫喊的是我国材料工业不过关,导致搞不出先进的发动机,搞不出好的螺旋桨,等等等等。

    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材料工业的基石是基础工业研究,长期以来我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同时在新技术研发上实现弯道超车,最终集中在四代机上爆发式呈现了出来。

    但是研发是一回事,具体用到飞机上是否能够达到设计目标是另一回事。今天李战就用了一个十个g的过载证明了他们的成功。

    在强大的信心支撑下,研发团队就敢于让李战继续做最大空速的试飞了,这同样和机体强度有密切关系。

    要做最大速度试飞得要转移到第二试飞空域,在那边驻守的各个地面观测点和紧急救援分队接到了通知,迅速进入了各自的岗位。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准备,李战再一次登机操纵着01号黑丝带来到了起飞位置上。飞机装载了规定重量的燃油,以标准重量起飞进行试飞。接下来还有各种重量下的试飞,往往一个项目之下会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

    一种新战机的定型试飞工作通常要持续两三年四五年甚至七八年,正是因为试飞工作是非常繁杂且高度危险的关键阶段。

    01号黑丝带再一次呼啸而起,这一次李战常规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