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页
唐军骑士将书信射上城楼之后,对着城墙遥遥一拱,朗声开口道:末将三日之后到此恭候城守回书,告辞!说罢调转马头打马一鞭,带领着骑队风驰电骋般去了。 片刻之后书信送至,杨万春接过仔细打量了一圈,发现信封竟是用红漆封住,不用问里面的内容一定非同小可,所以唐军才如斯地谨慎。 心念闪烁一番,杨万春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宣纸,展开刚看得一眼,熟悉的字迹已是跃入眼帘,整个人立即呆愣住了。 信是高句丽前任国主高建武所写,内容痛斥了渊盖苏文祸国殃民的行为,劝杨万春不要助纣为虐抵抗王师,让他立即举城归降,尽管只得寥寥数百字,然而却看得杨万春心头跌宕起伏不止。 严格说来,高建武对杨万春有着知遇之恩,若非昔日高建武慧眼识珠任用贤臣,岂会有他杨万春今日?而且杨万春昔日更听到一则宫闱秘闻,说王上有意让他出任禁军统领,只因渊盖苏文坚决不同意从而作罢,如今王上言词恳切的招降书到此,杨万春竟生出了极难决断的感觉。 在他心中,渊盖苏文架空王上窃取王权,的确乃****无疑,这次渊盖苏文更擅行废立之事,拥立那什么都不懂的孩童高宝藏为王,想想便让人觉得寒心,自己为这样的君王这样的权臣把守国门,拼死抵抗,究竟值得么? ☆、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安市回信 带着这样的疑问,杨万春一双剑眉紧紧皱起,望着蔚蓝无际的天空久久地沉思着,一动不动如同石雕木俑。 三日之后,安士城依约送出了回信,快马加鞭不消半天,信件便送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信件到来之时,李世民正在与余长宁商议平壤军事务,瞄得一眼信封,李世民淡淡吩咐道:长宁,将信取出来给朕念念吧。 余长宁犹豫了一下,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对唐军是何等重要,点头间拿起信封拆开,望着上面力透纸背的大字,慢悠悠地读了起来:臣乃市井孤儿卑贱布衣,朝不保夕三餐难继,承蒙王上不弃怜惜臣才,拔擢为国之将领,臣每思于此,都感王恩浩荡非马革裹尸不能报之,臣自担任安市城守后,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于民发展农牧桑蚕,于军操练军阵战略,每日不敢有所懈怠。今岁闻王上被渊盖苏文困于宫室,臣怒发冲冠恨不得立即起兵勤王,然不料唐军乘机来攻,臣只得忍辱含怒,御外敌于国门之外hellip;hellip; 写到这里,杨万春突然话锋一转:臣蒙王上知遇之恩,本应涌泉相报奉命归降,然臣乃隋朝征伐高句丽死难者遗孤,实在不忍国内百姓再遭唐骑践踏,流离失所,大丈夫生于当世,当提三尺长剑保家卫国,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王上之令请恕杨万春不能领命,此并非是臣之私心,而出于为将大义,待击退唐掳,臣当自刎以谢王上之恩。臣杨万春绝笔。 读到后面,余长宁嗓音越读越小声,偷偷地瞄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那双眉头早就已经拧成了疙瘩。 及至余长宁读完,李世民闭上双目痛苦地揉了揉太阳穴,喟叹出声道:这杨万春真是忠贞臣子,打定主意誓死不降,即便高建武劝说,也丝毫不管用啊。 余长宁默然一阵,长吁出声道:从目前局势看来,无法招降就只能硬攻,还望陛下早作决断。 李世民点头道:此话不错,这样,明日朕决定前往安市城外举行军议,商讨攻城之事,参加者除辽东军将领,便是你与高建武、金德曼两王,你前去通知他俩一声,明天一早出发。 余长宁拱手朗声道:臣领命。言罢微微一躬,举步退出了正堂。 hellip;hellip; 窗外大雪飞扬寒风刺骨,房内却燎炉如火温暖似春,当然,最让金德曼觉得温暖的却是整个心儿。 那晚余长宁醉酒,两人放浪形骸地一番纠缠,原本横亘在彼此之间的大山陡然为之轰塌,灼热深切的爱意如喷泉般汹涌而出,金德曼深深沉醉在了爱郎宽阔的怀抱中,即便外面狂风骤雨,也不愿意醒来。 揽镜梳妆,铜镜中的美人儿云鬓高盘眉似远山,玉面五官艳丽动人,绝色倾国,想及昨日躺在爱郎身下承受恩泽,金德曼不禁羞涩一笑,那慵懒含春的风情弱若至水,媚若野狐,娇若婴儿,妖若鬼魅,直看得人心驰神醉。 正在她面红耳赤地回忆当儿,侍女匆匆来报: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余长宁求见女王。 金德曼心头一热,放下铜镜不作声色地吩咐道:请元帅进来便可。 侍女连忙盈盈作礼领命而去,不消片刻房外脚步声急,穿着紫色官服的余长宁已是昂首阔步走了进来,见女王起身行至跟前,他立即微微一躬道:外臣余长宁,参见女王殿下。 瞧见他一本正经的模样,金德曼好气又是好笑,不由想起了昨夜两人赤~身~裸~体时的疯狂,来不及多想,金德曼虚手一扶,淡淡道:余元帅免礼,敬请入座便可。 余长宁拱手致谢,从容落座在了旁边的长案后,机灵的侍女已是轻捷飘至替他捧来一盏热茶,余长宁端起晶莹温润的白玉杯轻呷一口,略显苦涩的滋味已在口中弥漫开来。 见余长宁觐见李世民完毕就来到自己这里,金德曼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挥动云袖吩咐周围侍女道:本王与元帅有要事密商,你们全都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