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页
李世民闻言一怔,随即苦笑摇头,喟叹一声道:长宁,其实不瞒你说,朕对于昔日玄武门之变甚是愧疚,然而当时隐太子不死,死的便是朕,还有追随朕的一干文臣武将,若是换了你,当如何处理? 余长宁默然半响,想起了伟大领袖的一首诗,忍不住脱口而出道: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世民听得双目一亮,捋须笑道:好一句不可沽名学霸王,说的不错,立身为人岂能做那沽名钓誉之事?朕虽然无奈发动玄武门之变,但也给了大唐一个万国来朝的煌煌盛世,即便今后到了九泉之下见到建成元吉,朕也为心无愧,大唐盛世毕竟要交给贤能来继承啊! 余长宁知道李世民已经决定废了李承乾,轻叹一声道:太子虽然不肖,然而毕竟乃陛下血肉至亲,既然不能成为九五之尊,当个安乐亲王亦是不错,但是唯有一点臣不吐不快。 但说无妨。 余长宁正色拱手道:废立事关朝野稳定,若是太子闻陛下心意,难保不会作出不理智的举动,还望陛下小心提防。 李世民皱着眉头思忖半响,突然笑道:余卿多虑了,太子所仰仗者不过寥寥几人,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余长宁见李世民不以为然,也不好再说,只得拱手退去。 返回公主府,余长宁对长乐公主言及今日之事,长乐公主幽幽一叹道:父皇溺爱魏王轻视太子,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看来承乾皇兄免不了被废的命运啊。 余长宁深有同感地点头道:废立太子乃是国之大事,想必陛下也不能乾坤独断,须得争取朝中重臣支持,这样以来,必定又会掀起不小的事端。 长乐公主怅叹一声,突然问道:驸马觉得魏王其人如何? 余长宁如实回答道:李承乾乃伪善之辈,而李泰则是虎狼之辈,总而言之,都不是什么好人物,若陛下准备立李泰为太子,只怕并非明智之选。 长乐公主摇头道:母后所出,唯有太子、魏王和晋王,太子若不选择魏王,难道还要选择其他嫔妃所出的皇子不成? 余长宁正色道:其实我到觉得晋王李治倒是不错的人选。 长乐公主惊奇地瞪大了美目,哑然失笑道:你说稚奴?他从小老实木讷,毫无半点英明武勇之象,只怕很难进入父皇法眼。 余长宁对于唐史并不了解,也不知道李世民为何后来选择李治成为继承人,沉吟半响问道:公主,对于废立之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处之? 见余长宁现在很多事情已经与自己商量着办,长乐公主不由欣慰一笑,言道:不管如何处之,都不能前去淌这趟浑水,因为不管是太子魏王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本宫保持中立,便能相安无事。 余长宁点头道:那好吧,对于这场储君之争,我们就作壁上观。 长乐公主轻轻颔首,突然蹙眉问道:听闻汉和公主快要到了? 余长宁头皮一阵发麻,嗫嚅道:对,这几天就能抵达长安。 长乐公主默然半响,若无其事地说道:那你做好迎接准备吧,万不能失礼于人,可知? 余长宁点点头,却是欲言又止。 见他这般表情,长乐公主好气又是好笑,冷哼道:放心,本宫乃大唐公主,况且又是家中正妻,岂会被番邦公主所看扁?只要她不招惹本宫,本宫一定与她相安无事。 得到长乐公主这样回答,余长宁才放下了心来,如释重负地拱手道:多谢公主成全。 中秋节前几天,余长宁每天清晨出门傍晚方归,长乐公主见他公务如此忙碌,倒也有些心疼,这日晚膳的时候问道:驸马,最近国子监事情很多吗? 余长宁喝了一口热气腾腾的燕麦粥,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哦,你说国子监啊?我也不清楚。 长乐公主一愣,颇觉奇怪道:驸马身为国子监祭酒,难道竟不知国子监的事情? 这几又没去国子监内,怎会知道?余长宁放下陶碗站了起来,见公主神色有些惊奇,这才笑道,不瞒公主,我早出晚归的原因,是前去教坊司排演一出戏剧,准备在中秋节献演。 闻言,长乐公主大觉不可思议,责怪道:驸马,本宫知道你生性好玩,但也不能因私忘公不去国子监办公。 余长宁笑道:公主误会了,排演戏剧的原因乃是为了排解我与房大人之间的误会,这事陛下已经欣然同意。原来如此。长乐公主这才恍然点头,笑道:不知驸马排练的究竟是何等戏剧,能够化解僵局呢?余长宁朝着她眨眼笑道:放心,待到明晚公主自然就知道了。 ☆、第一千零五章 《反七步诗》 圆月如盘,穿梭云海,犹如披上轻纱的仙子一般皎洁生姿,直看得人生出了几分心醉神迷之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大唐皇宫举行了***隆重的晚宴。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两宋,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