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陈家洛的幸福生活在线阅读 - 第334页

第334页

    李知府也是做久了官的人,如今的朝廷只是和珅一人坏事么?rdquo;,陈家洛冷笑道,这种皇帝都是好的,怪就怪奸臣的事欺骗下无知百姓还行,在明眼人面前说出来只能徒惹人笑。

    李拔想想乾隆登基以来的种种好大喜功之举。不由得摇摇头,子不言父过。咱们做臣子的唯有尽忠办事而已、不知总舵主此次前来是为何事?若是要劝降就不必说了!rdquo;

    哦?为何?rdquo;,陈家洛问道。莫非李知府打算为鞑子尽忠不成?rdquo;

    一臣不事二主!李某虽然不才,但也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二臣的名号!rdquo;,李拔缓缓答道。

    看来李知府是打算舍了自己的性命在史书上留下美名了?在下读书虽然不多,但也知道大宋文丞相,大明史阁部的美名!rdquo;,陈家洛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只是还请李知府教我,这蒙元灭亡之时,可有哪位汉人因为以身殉蒙元而为后人所敬仰?rdquo;

    大宋灭亡之时有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为国捐躯,在后世受万人敬仰,大明江山摇摇欲坠之时也出了史可法、阎应元等坚贞不屈的英雄,但陈家洛还真没在史书上见过谁会赞颂为元朝捐躯的汉人官员。

    蒙元暴虐又岂能和我大清相比?rdquo;,李拔犹自硬挺着坚持,自打顺治爷入关以来,我大清革除前朝弊政,又立下永不加赋的规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比前明不知好了多少!rdquo;

    哦?莫非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令、圈地令、禁海令这些都是假的么?rdquo;,陈家洛厉声驳斥,永不加赋?前几个月收的协饷又是什么?至于百姓的日子好了些一方面是无数百姓死于明末战乱空出了大量土地,一方面是番薯等高产物种的引入rdquo;,陈家洛列举事实一条一条的驳斥我大清的光辉政绩,李拔的目光越来越黯淡。

    在李拔的牢房里坐了一个下午,虽然陈家洛已经将满清对汉人的提防和盘剥清清楚楚的说给李拔听,他身为官员见识自然不会少,慢慢的也相信了陈家洛的话,可是由于固执的性格和文人的面子,迟迟不肯答应陈家洛的劝降。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rdquo;,陈家洛无奈使出了最后的方案,我观李知府此前的行径,无疑乃是爱护百姓之人,不妨去我红花会治下走走,看看如今百姓的生活和在清廷治下有何不同再做决定!如若那时李知府还不肯归附,我陈家洛自会放李知府离去!rdquo;

    陈家洛的这个方案终于让李拔有所触动,思考一阵后缓缓点头答应了陈家洛的建议;陈家洛心中大喜,立刻找来吴思华担任向导带着李拔四处参观,李拔对儒学研究颇深,遇到吴思华这位名门弟子立刻亲热起来,不断的向他提出各种问题,吴思华这些时间根据陈家洛的指示对将儒学和工业化进程做了融合,一些新颖而又极为符合实际的观点极大的动摇了李拔的固有观念。再加上红花会地盘内百姓安居乐业、蒸蒸日上的景象让他对红花会的执政能力大为佩服,三个月后终于归顺了红花会。

    第三百一十一章 劝进

    清扫完境内的清军残余势力后,红花会的军队分作两批,一批在省界各个战略要点驻防防备省外的敌人,另一批驻扎在福建各府帮着安定地方,在福宁、台湾两地经过锻炼的大小官吏纷纷奔赴各府上任,在军队的帮助下他们开始按照红花会的执政思想让各府慢慢恢复正常秩序,同时新一轮的征兵和公务员招考也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接连三次大胜,福建人对红花会的战斗力大为惊诧,往日那些对红花会不怎么看得上的读书人也慢慢有了不一样的心思,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在福建公务员考试培训资料的销量第一次超过了科举时文集子;征兵处外面也排起了长队。

    军队扩编,土地需要重新分配,各地的矿产需要尽快开发,各个府城的教育机构必须在年内建立,山东、河南、广东等地友军的支援工作莫看现在鞑子不敢进攻福建了,眼下的事情还多着呢!rdquo;,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文件,陈家洛再次感慨红花会的人才问题了。

    新任福州知府陆菲青也忙的焦头烂额,若不是武当的内功最擅长养生,以他的年纪是无论如何也顶不住如此大的工作量的,他跟着叹了口气道,现在到处都缺人,希望这次科考后能录取一批有用之才吧!rdquo;,他还是习惯性的把公务员考试称作科考。

    那些人即使录取了也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rdquo;,陈家洛可不想自己的队伍迅速被旧式文人同化,通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才必须先洗一遍脑才行。

    福州城内的官学已经修缮完毕,戴先生他们也开始从福鼎动身,再过一个月新学校就可以开始招生了!rdquo;,陆菲青想起学校还没命名呢连忙说道。到时候还请总舵主赐名!rdquo;

    陈家洛起身推开窗户远远地望着官学的位置,沉吟片刻后说道,我看那官学之内清泉四季不断,古木参天,有水有木,就叫水木大学吧!这所大学眼下最重要的是培养格致和政务人才。那些诗词歌赋、经义什么的课目尽量少开一些。rdquo;,陈家洛这一句话也奠定了水木大学日后以理工科为主的基础,并在此后培养了无数的科学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