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页
“如此说来,这番薯浑身都是宝。”苏衡稀奇道。 “也不全是,长了黑斑,或是已经发芽的番薯,是有毒的,不能食用。” 话音一落,几人的神色都变了,很快又释然了。 就跟土豆一样,发了芽也是不能吃的。 “二三月的时候选种催芽,最好是没有病虫、完好无损、大小适中、番薯形状端正、番薯皮光滑、没有受过冻害的番薯作种,四月下旬或五月中旬,在阴雨天剪蔓扦插,移栽后要施肥,等番薯苗成活了,要进行一次中耕除草,还要提防侧根生长,秋来便可丰收。” 楚辞把如何栽种和管护简单地说了一下,一直默然不语的沈相,忽然问道:“这番薯只能一季栽种吗?” 事实上,除了夏季外,其他季节都可栽种,但产量不高。 楚辞道:“番薯喜温、怕冷、不耐寒,这要根据各地气候而定,有些地方气候温和,一年可以栽种两季,三月底到四月初是春种的最佳种植时间,秋种的话,最好是在八月底。” “清平县主是如何知道番薯这一作物的?”燕帝目光深锐,看着她问道。 燕帝多疑,楚辞料到他会有此一问,早就想好了说辞,淡然道:“臣女平日里喜欢看一些杂书,偶然间,在一本西域的农书上看到,便托人去寻,没想到真让臣女寻到了。” 燕帝目光深沉,也不知信了没有,深看了楚辞一眼后,道:“朕听闻,一亩能有数十石,可是真的?” “书上是这么说的,贫瘠之地,亦可高产。” 什么朕听闻,明明早就查得一清二楚,还装模作样地试探。 楚辞暗自腹诽,沈相和苏衡等人却是惊得不轻。 一亩上等的良田,侍弄得再精细,所产的粮食也不会超过三石,而番薯却能亩产数十石,这能让很多人都免于饥饿,就算口感比大麦水稻差一些,又有什么所谓,能填饱肚子才是重中之重。 几位大人雀跃中夹着一点兴奋。 不论楚辞是如何寻得番薯,于社稷和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沈相平日里不苟言笑,此刻看着楚辞,脸上却多了一丝欣赏的笑意:“县主先是研制出打稻机,如今又寻得此等神粮,果真年少有为。” 唇边笑意浅浅,楚辞谦逊道:“大人谬赞了。” 燕帝道:“在西凉城时,你曾向刘知府建议,将粮食种子借贷给百姓,平了一场谋逆,如今,灵州府水患虽退,但百废待兴,你有何良策?” 燕帝这又是整得哪一出啊? 她只是进宫谢个恩,问她朝政大事是几个意思啊? 第854章 着重了解 自南燕立国以来,从无女子入朝为官的先例,就连后宫也是规定不得干政。 朝政之事,兹事体大,燕帝却问楚辞对策,着实古怪。 御书房里,谁也不会认为燕帝是病急乱投医。 苏衡神色一顿,却又不敢妄自揣测圣意。 先前,他们在御书房商议的,仍是灾后重建的事宜,此事他们也商议了几日,想出了几个应对之策,只是各有己见,一时争执不下,因而迟迟没有定夺下来。 御书房里,突然一片静然。 萧明璟出声道:“舅舅,宋姑娘一个小丫头,哪懂什么朝政,您这不是为难她吗?” 燕帝瞥了他一眼,对楚辞道:“别有顾虑,但说无妨。” 避不掉,那只能接招了。 萧明璟还想说什么,楚辞微不可察地朝他摇了摇头,随后微微躬身,拱手道:“既是如此,臣女斗胆直言,若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赎罪。” “不论你所言,也多惊世骇俗,朕都赦你无罪,说吧。” “谢陛下,”楚辞直起身子,说道,“眼下已入秋,天气渐凉,重建村镇刻不容缓。” 龙案上搁着一份奏折,燕帝的目光从奏折上一掠,落到罗公公身上。 罗公公会意,将奏折递到楚辞面前,楚辞接过来一看,是二皇子写的折子,大意就是缺银子,跟朝廷要银子。 楚辞看向苏衡,苏衡苦笑,显然户部也缺银子。 灵州府受灾严重,那些商户趁机抬价,造房子所需的石料、砖瓦抬价不少。 楚辞思忖道:“民生稳定,才能长治久安,灾荒之年,哄抬物价者不知凡几,更有甚者,官商勾结,囤积居奇,盘剥百姓,陛下何不放出消息,一旦那些富商知道陛下要从别处收购石料砖瓦,沉不住气的,自然会降低价格,其他人见状,也只能纷纷抛售,如此一来,兴许还会低于原来的市价。” 原先沈相建议以重典严惩奸商,但又担心适得其反,不易人心安定,一直悬而未决。 朝堂之事,楚辞是不懂,但论做生意,她还是有些手段。 楚辞又道:“若有富商慷慨解囊,也可在村口盖一座功德亭,立功德碑。” 这世上多得是沽名钓誉,道貌岸然之辈,他们不缺银子,缺的是名利,如此一来,又可以减轻国库的压力。 几位大人看向楚辞的目光都不一样,不管最初,燕帝探问应对之策有何用意,但眼下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 几人心中不由生出惋惜之情。 清平县主若是男子,那该多好。 燕帝也赞了一句:“你果然没让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