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页
台上,李凡道: “我们知道,提到欧洲和我们华国之间最初的联系,非常著名的是什么?是瓷砖!是火腿肠! 对,就是马可·波罗! 大名鼎鼎的马可·波罗大家都知道,历史课本上都有记载,称其为伟大的旅行家。他来过咱们华国,并就此口述出了惊世之作《马可·波罗游记》。 大家很多人可能看过《马可·波罗游记》,但大家是否有所疑问呢? 他究竟是不是中世纪欧洲和元朝相连接的纽带呢? 他所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是不是杰出的作品呢? 我们接下来讲一下马可·波罗。 我个人认为,马可·波罗这个人是个欺世骗徒,他,极有可能根本就没来过我们华国!” 李凡声音落,现场瞬间嗡声一片! 第385章 马可波罗 讲台上,李凡神色泰然。 他道:“我们先介绍一下马可·波罗这个人的背景,他出生于1254年9月15日,逝世于1324年1月8日。 他之所以被我们华国人熟知,是因为他所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我们的历史书中对此有介绍,说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我国及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家。 他依据在我国十七年的见闻,讲述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一个美丽的国度,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伟大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大门。 这就是马可·波罗以及这本书价值的定位! 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可·波罗游记》诞生的过程。” 李凡对此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马可·波罗游记》最初叫做《百万》,原因是在书中常常提及“百万”这个词汇,以彰显元朝的盛世。 马可·波罗有一特点,不识字。不识字还能成书,是因为他从元朝回国后,有过被俘关进监狱的经历,恰好有狱友是作家,叫做鲁斯蒂谦,于是他们一个口述一个记载,便形成了这本游记。 李凡道:“我现在告诉大家,马可·波罗为什么是个骗子,这本书为什么欺世盗名。 第1点:马可·波罗自称在我国游历17年,代表忽必烈出访过很多地区,但是,游记中并未出现筷子、中医、茶叶、毛笔、裹脚、长城等极富我国特色的事物。 这点很离奇,就和我们第一次见到其他肤色人种或者第一次看到西方人用刀叉吃饭一样,一定会大呼惊讶,而且游记的本质是猎奇啊,竟然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并未提及这些太令人难以理解了。 第2点:马可·波罗书中把自己吹成什么形象呢?他说自己是皇上最铁的小兄弟,内政外交税收一把抓,代表忽必烈出使过很多国家等等,这么牛的人,我此时此刻想到了一个和他类似而且特牛的人物,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出现了韦小宝和七个老婆的影视剧照片。 观众一片笑声后,李凡道:“对不起,这张照片配错了,韦小宝有七个老婆,可马可·波罗并没有,马可·波罗是出书后才借机讨到老婆的。 大家注意,这么牛的一个人,在蒙古帝国历史上这么举足轻重的一个人,但在史料中连他的半个名字都没有! 而且他还说他做了三年扬州知府,扬州地方志刨地三尺,也没找到过这个人,我国地方志记载是非常详尽的,怎么可能偏偏没有他? 第3点:襄阳献炮。 大家都熟知,小说里有郭靖黄蓉守襄阳的剧情。 宋元大战,襄阳城是如何攻克的?史料记载,忽必烈到波斯征调了炮匠,造成了威力无比的‘回回炮’,这才成功征服了五年未曾攻克的襄阳城。这里的回回炮就是抛石机。 当然,这个事情也被马可·波罗安到了自己身上,说这是他发明的。 由此可见,他敢这么说单纯是为了忽悠威尼斯人,哪能想到这书会产生日后的影响力? 第4点:他在书中有个致命的错误,竟然认为当时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儿子,这点是大错特错的,以他口述的伴随在忽必烈身边的时间段,当时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孙子!就是曾经死去太子的儿子。” 现场一片惊呼: “哇!” “这个错误大了,掉脑袋的错误啊!” “如果真和忽必烈这么铁,是权臣和宠臣,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呢?” …… 李凡继续道: “第5点,刺桐城(即泉州)当时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外贸港口,港口永远停留着上百艘来自于阿拉伯的大船。 当时的刺桐城,色目人极多,色目人就是元代时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当时元朝有民族四等级制,既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当时刺桐城的‘市长’就是阿拉伯人,当时的刺桐城里面至少有三座大教堂,七座辉煌的清真寺。 结果他到刺桐城的时候,一概不提。 ……” 罗列了无数证据后,李凡继续道:“这本书基本上全是问题,不像游记,其夸夸其谈和小说无异! 但是,以我的分析,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对东方充满了幻想的人,道听途说后而创造的一本‘游记式小说’而已。 马可·波罗是有这个条件的,首先他的确是个四处游历的商人,见多识广,这个无法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