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页
“那好,诗诗姐台词里有‘哀家’一词,这个不对,历史上皇后们没有这么称呼自己的,这个仅在戏曲、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出现,完全是今人臆造出来的。而且这个哀家是死了丈夫后的自称。” 众人也不知道对不对,只好支着耳朵听着。 顾亚婷说罢,看了一眼李凡,意思是到你班儿了。 李凡指了指一名演员的衣服,道:“这位大哥的衣服错了,把汉服穿成了‘左衽’。汉服的一大特点是‘右衽’,‘右衽’是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 何为‘右衽’?就是左前襟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在里面,左衽正好相反。各位大哥,你们这批服装中,有一小半错了,变成了‘左衽’。 而且,这个不能错啊,你们知道将汉服穿成左衽意味着什么么?” “什么?” “不知道啊!” 李凡道:“意味着死人!死者穿左衽,和右衽相对,以表阴阳相隔!或者,古代少数民族也穿左衽!” 演员们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衣服穿的,直接穿进棺材了。 男二号直接扒了衣服:“太晦气了,怎么服化道部门一点儿常识都没有?” 阿良领着李凡等人又走向了“厨房”,这里是《大秦厨娘》的重点拍摄地,比较关键。 李凡碰了一下顾亚婷,“你再说说吧。” 顾亚婷道:“秦朝时候没有辣椒,辣椒是明末清初时传入我国的,至于西红柿就更不用说了,明朝传到国内的。” 李凡补充道:“西红柿和辣椒一样,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的舶来品。明朝传入我国后,开始时候西红柿还只作为观赏植物,直到晚清光绪时期才开始食用。这个常识错误太不应该,太明显了。” 其实西红柿的起源在前世还有另一个说法,经过考古发现,西汉古墓里发现了西红柿的种子。不过这个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赵导听李凡这么一说,直接伸手将辣椒和西红柿捡了出来,丢了出去。 李凡心想:浪费! 李凡又指了指一碗面条,道:“这个错了,秦汉时没有面条,当时人们还是把粮食煮成饭或粥吃的,几乎不吃面食。最早的面条其实就是面汤,也叫汤饼,汉时就出现了,而我们现在的条状面条直到北宋时才出现。” 顾亚婷:“这个发簪错了……” 李凡:“这个木屐错了……” 顾亚婷:“……” 李凡:“……” …… 把众人听得啊,一个个眼睛直勾勾的,这错了,那错了,那到底哪儿是正确的? 见众人陷入沉默,李凡和顾亚婷相视一眼,彼此眼神交流,两个人反思了一下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赵导指了指各种蔬菜,问道:“那两位说说,这些菜中,哪些是先秦时有的。这是我们女三号的一场重头戏,要用素菜做出一道极品菜肴。” 李凡看着眼下20余样蔬菜直皱眉,然后抬起手,将一捆韭菜挑到一旁,之后又把一根萝卜挑了出来,最后挑出了葱和蒜,道:“赵导,就这些!” 赵导拍了拍胸口,道:“那还好,错得不多,本子还能修改。” 顾亚婷有些不好意思地提醒道:“李凡说得是,就那四样先秦时有,其他都没有!” “什么?”赵导一声惊呼,“啪”地一声,愤怒地拍了一把桌子,“我真想一巴掌拍死那个编剧,瞎他妈写,还吹吹呼呼说耗尽三年心血!这他妈是坑我呢,砸我名导的金字招牌!停工,给我找编剧!” 李凡顾亚婷面面相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怎么直接给人家说停工了啊! 顾亚婷翘脚趴在李凡耳边道:“过分么?” 李凡挠了挠头,不过分吧?但好像砸人家饭碗了。 第241章 一场阴谋戏 赵导在发怒,又拍桌子又踹椅子的,脾气着实不小,这位可能是华国著名导演行列里面脾气最暴躁的一位了。 各位演员默不作声,服化道工作人员们更是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李凡见状只好劝解道:“其实吧,古装剧不可能做到高度还原的,这个也太不现实。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可以了,其实咱们剧组还是满用心的。要是太较真的话就没法拍了,比如说蒜,严格意义上说,咱们眼下的大蒜秦代也没有,这个也是丝绸之路的成果,小蒜倒是自古原产的,把大蒜换成小蒜就好了。 赵导别太动怒,其实已经不错了。” 演员们心想,这时候也就李凡他们这种“外来人”敢说几句劝解的话。 “不错个屁,咱们这是美食类型的电视剧,结果大编剧‘食客’竟然在最关键的地方弄得跟个小白似的,这哪成?服化道的所有人,你们也跑不了,华国传统的汉服你们都能弄错了,你们是专业的么,这不让观众们贻笑大方?” 有个胆大的工作人员辩解道:“赵导,咱们这是改良版,再说了,观众们也都不明白。” “屁话,观众们不明白不有人明白么?李凡一篇文章下来,咱们电视剧不就歇菜了么?” 众人瞬间低头,纷纷想起了李凡和杨建那段往事。 赵导提议道:“李凡,我们诚邀你做我们的艺术顾问,帮我们把把关。” 李凡连忙婉言谢绝,要是自己帮他们把关,那他们的电视剧也就拍不下去了。电视剧嘛,就是看个热闹,吐吐槽,千万别较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