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页
电力汽车概念从提出之后到现在也发展了几十年,可以说这两种路线,代表了电力汽车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李凡愚想通了这个,才想通了为什么三级的能源实验室有两项关于电力的技术。 这特么不就是在暗示我用两条腿走路嘛,哇哈哈! 美滋滋的打开【电力发电机组】选项,李凡愚发现这个选项里面和电池技术选项一样,也是拥有两个技术。 第一个是多用途X超级大型发电机组。 这个东西看起来高大上,一看就是很牛逼的样子。但是对于目前的正信来说,真的是没有用武之地。李凡愚暗暗将其说明记下,便直接略过,打开了第二项。 也就是【X超级汽车能量回收电力技术】。 看到这项技术的说明,李凡愚乐了。 就是你了老铁! 我需要你! 我要! 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技术? 在技术类型上,混合动力汽车分为“弱混”、“强混”。“弱混”就是在制动时可回收能量,在上坡和加速时辅助驱动,而“强混”则是可以由电动机单独驱动车辆。 李凡愚兑换的这项技术,就属于强混。 所谓强混,就是在一辆车上有两个动力源,也就是发动机和电机。 发动机和电机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实现了汽车对低油耗,低尾气排放量的要求和良好的加速性能。 混合动力车的特点,就是在车辆启动或者低速行驶的时候尽量使用电动机驱动车辆,而在定速行驶期间,发动机提供高燃油效率。 但是很明显,李凡愚兑换出来的这套技术,又跟常规的强混技术不一样。 常规的油电混合双擎动力技术,也就是说“电”不是外部充电,而是由内部设施“充”来的。 在车辆定速行驶时,一部分动力会被用来发电并存储到电池当中。而且车辆减速和制动过程中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动能转换成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也就是所谓的“再生制动”——这就是油电混合双擎技术的电来源。 所有存储在电池中的电能,都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作为驱动力得到充分利用。降低油耗,又提升动力。 但是其实,双擎技术的最主要做功主体,还是发动机而不是电机。 反观能源实验室的这套,则是完完全全以电机为做功主体的! 除了常规的动能回收系统之外,发动机将输出能量直接通过置换系统,高效转化为电能冲入电池系统。凭借电池系统带动电机,实现主要驱动力。 也就是说,发动机在这项技术里面,只是为了保证电池有源源不断的能源,之时一个辅助供电装置而不是驱动装置!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 常规的双擎油电混合技术,就等于是给一个腿部有残疾的人一副双拐。让其可以凭借双拐,更轻松的走路。 虽然有双拐的助力,但其实主要用力的还是这个人。 但是现在李凡愚兑换出来的这套技术,则是类似给这个残疾人一个带自发电装置的轮椅。他只需要轻松的摇动轮椅上的轮盘,为轮椅发电,就可以很轻松的走很远的路。 虽然需要手摇为轮椅发电,但其实,主要的用力的却已经变成了轮椅。 看到这样的技术,李凡愚很满意,也很惊奇。 惊奇倒不是因为这样的电力运行方式。 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只是一个双擎技术的变种。但是让他惊奇的是这套发电技术和动力回收技术的参数! 是这套发电系统的动能电能转化比。 按照说明介绍,这套系统,可以在发动机在额定规则运动状态下,通过电场装置将动能99.9%的转化为电能。 无限接近于百分之百! 啥概念? 不太好说。 但是动能发电技术已经在这个时空之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了。一直困扰着科研人员,制约动能发电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动能损耗。 就拿现在的水电技术来说。 在上个世纪末,国家大力发展水电项目。因为当时的水电转轮动能损耗太大,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七十多,损失了大量的水力资源。所以国家拿出了很大一笔的研发资金,搞转轮技术研发。 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耗资无数之后目前中华最先进的水利水电转轮,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那么它的效率是多少呢? 最好的模型效率,动能转化比为95.8%。但是请注意,这只是模型效率。 实际使用之中的效率,要远低于这个数字。可见,抑制动能损耗和电能损失到底是有多么的难。 但是现在这套技术,却将动能损耗控制到了恐怖的程度! 李凡愚有理由相信,拥有了这套技术之后,与拥有高库伦效率的X熔态金属电池技术相结合,自己或许会造出全世界最省油的……混动汽车! 第0885章 完美的过渡方案 当徐复方和王瑞看到了这套混动系统图纸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不就是火车内燃机的模板么?” 但是鉴于之前一直被李凡愚看似莫名其妙,但是却常常能出人意料的技术打脸。这两个货还是耐下性子,将全部的图纸都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