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美妇(求订阅!)
… 东京郊区。 由十五辆马车组成的一个车队正从远处驶来。 待到车队近一些,一些路人愕然发现,这个车队的主人竟然是一个美妇。 这美妇,一身白色的拖地长裙,宽大的衣摆上绣着粉色的花纹,臂上挽迤着丈许来长的烟罗紫轻绡,芊芊细腰,用一条紫色镶着翡翠织锦腰带系上,乌黑的秀发用一条淡紫色的丝带系起,几丝秀发淘气的垂落双肩,将弹指可破的肌肤衬得更加湛白,脸上未施粉黛,却仍掩不住其绝色容颜,她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 这美妇姓“李”,丈夫姓“赵”,原是淄州留守。 一年前,金人败盟南下,赵留守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秩序有功转一官,眼见着前途就要更加璀璨。 可没想到的是,仅仅时隔半年,金人就再度南下,辽东王李衍也出兵中原。 赵留守乃饱读诗书之人,怎会做那二臣之事? 在中军,嗯……那时应该还叫梁山军,打到淄州时,赵留守实在是无力抵抗,只能挂印而去。 在那之后,赵留守与李氏过起了你耕我织的田园生活。 夫妇二人本想就这样一直到老。 不成想,不久前赵留守突闻噩耗,老母死于江宁(后世南京市),于是匆忙南下奔丧。 赵留守走后不久,李氏得到一个消息——赵康王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成为赵宋的第十位皇帝。 又过不久,李氏又听到了一个消息,中金开战,宋军大败退致长江以南。 眼见着,中宋就要画江而治。 李氏不禁担心起来——淄州与江宁之间的距离虽然不算远,可一旦中宋画江而治,那么两地就会分属两国。如果两国的关系紧张些,那她再想见到她丈夫赵留守,可就是千难万难了,说不定,两人会就此天各一方。 思索了两日之后,李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南下找自己的官人去。 李氏也不想如此,可李氏深知,官人不愿也不会做中臣,因此,一旦中宋分属两国,那么官人很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所以,为了不与官人天各一方,李氏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 李氏并非那世间俗人,除了其珍藏之典籍以外,没甚么是她割舍不了的。 不过,仅仅是书籍和一些衣物,李氏仍装了整整十五辆大车。 这让李氏为了难——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从淄州运十五辆大车去江宁,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氏本想走水路,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可如今水路被中军封死了——连年灾荒加上兵祸,让中原地区大量缺粮,中原百姓饱受饥食之苦,为了解决缺粮这个大难题,中军集中了中国所有运力从高丽、日本、台湾三地同时往中原地区运送粮食,同时,交通部还下令,有偿征召所有船只,暂封所有水路,集中全部力量往中原地区送食。 在这种情况下,李氏走水路去江宁的计划自然是难以实施的。 如此一来,李氏只能走陆路前往江宁。 老实说,李氏很不愿意走陆路前往江宁。 在李氏看来,陆路必然盗匪溃兵横行,她能顺利到达江宁的可能性很小。 可李氏更不愿意跟丈夫天各一方。 所以,咬咬牙,李氏最终还是选择走陆路去江宁。 然而—— 让李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路上远比她所想象的安全。 这一路之上,到处都有中军维护秩序。 而且,李氏还听说,中军正在四处剿匪,并且,截止到目前为止,山东有名有姓的土匪,基本上已经全被中军剿灭了。 另外,三十里一馆,十里一驿站,五里一亭,李氏走到哪都能找到安全的休息地方。 就是驿馆、驿站、驿亭的价格比别的地方要贵上几倍。 不过李氏也能理解——这些驿馆、驿站、驿亭都有大量的护卫维护治安,而且供应当下所急缺的时蔬、新鲜鱼肉、美酒,比私店贵一些,也很正常。 总而言之,本以为这将是一场艰难之旅的李氏,无惊无险的就从淄州来到了东京。 这一路走过、一路看过,李氏隐隐有了一个想法:由辽东王来坐这天下,似乎也不错的样子。 经常与丈夫讨论民生民计的李氏,非常清楚,这几年山东、河北等地的百姓过得有多疾苦。 金人南下的这两年就不说了,两地的百姓几乎就是活在地狱当中。 就是金人没南下的前几年,两地的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到处都是乱兵土匪,各处都是饿死之人,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人人都没了盼头。 这一路走过来,李氏观察到: 百姓们的脸上虽然仍有些菜色,但路上已经没有饿死之人了,更没有乱兵土匪。 到处都有接济点。 每个驿馆附近还有免费为百姓瞧兵的医疗点,连药材都免费送。 而且,哪哪都有有偿招工,到处都在修路,清理河道,建驿馆,建学堂,建医馆,建钱庄,修建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而只要不懒,一个成年男人干一天活,就能得粮食一斗、钱二分,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上两三天的了,就是女人和孩子,也可以应招,干些不需要出大力气的活,干一天活,也能得粮半斗、钱一分,可以说,百姓们全都有了活路。 饱读诗书的李氏,怎么会不明白,大中朝廷这是在搞以工代赈? 看着百姓们一点一点恢复生机,可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听着到处都在歌颂新皇、新朝廷,一直随丈夫忠于赵宋的李氏,不禁有些动摇了,他不断的问自己:“赵氏复辟,会比大中做得好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李氏一路,至今都没有答案。 车队进入东京范围内,又往前走了一阵,前面突然出现一个驿馆。 离得老远,就有驿卒大声喊道:“客官,进馆里休息一下吧,这是到汴梁城前的最后一个驿馆,错过了,您就只能贪黑赶路明早再进城了。” 初春三月,虽然天气已经开始变暖,可夜里还是能冻死个人。 再者说,李氏也不着急赶路,她甚至还计划去汴梁城里走一走亲戚,在亲戚那里住几日,然后再南下。 所以,听见驿卒的召唤,李氏冲坐在车辕上的跑腿小厮吩咐道:“顺子,你去通知一下,今夜咱们就在驿馆歇了。” 叫“顺子”的小厮,听见了主家的吩咐之后,应了声诺,然后挨个通知马车车夫,之后引着车队向驿馆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