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百越一向排斥外来人,郑循想要一个一个挖动显然不现实,可是他们自己人出马就不一样了。 相比起陌生需要警惕的外人们,他们自己人的话是会听进去的。 “我说,你们该不会是他们说什么你们做什么吧?跟着那些人出去,你们还能活着么?”一位越族族长满脸不屑道,对郑循游说嗤之以鼻。 他是百越的守旧一派,身上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当年溃逃向南方密林的楚国贵族后裔。 这也是他们绝不能出去的重要原因。 百越地处偏远,被中原地区的人称之为蛮夷,这里的环境隔绝了外界的信息接收,并自成一统,是以这些楚国的贵族后裔并不知道中原地区也有所谓的六国贵族后裔,除了个别的,大部分现在的日子还是很安逸的。 “不管是不是真的,我们都准备要去试试了,接下来我们会留下“信物”,如果我们出去以后平安无事,那样它就可以寿终正寝,如果我们出了意外,它就会死亡,这样也算是我们给百越最后提的醒。”越族族长道。 他们出去以后再回来显然不切实际,不过长年生活在这湿热,遍布毒虫的密林中,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通讯手段。 “哼,罢了,你们想要送死我们也没办法拦,总之我们是不会受人蛊惑离开故土的。”守旧派的越族人道,和两位越族族长不欢而散。 不过也有和他们关系比较好的部落族长留了下来,两位越族把他们信物交给他们,“以半月为期,如果它没死,就说明我们没有被杀死,这样一来哪怕外面生活的苦些也没关系。” “届时如果我们活下来了,你们也想出去,就派人去密林边缘去找那位郑大人,他会帮助你们的,我们选的新家地方在长沙郡的一个县下,如果能成立村子,会以我们部落的名字取名,可惜,如果没有特殊际遇,我们今生恐怕是再也见不到了。”越族族长道,选择跟另一位越族族长一起出去建村。 大秦能容忍下一个村子聚集就够不错了,今后就算再有人想要出去,距离他们最近的安排恐怕也得要隔上一个县。 届时通讯不畅,道路不好,这一离开,可不就无缘再见了么。 “你们放心,如果大秦真的不守信用,我们一定会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那些族长把信物收起来道,语气凶悍。 “赌一把吧。” 他们已经做好了所有心理准备。 等郑循再次来的时候,他们两个部落老人连带着孩子都一同收拾完毕,“诸位走吧,我已经给边界线那里的人打过招呼了。” 两支越族人拘谨的点点头,尤其是妇人和孩子们,越接近密林边缘就越紧张。 出乎意料的,密林边缘驻守的人并不多,起码人数比不过两支越族的人数,数量的优势让越族人不由放松了下来。 郑循叫来杂家和名家的晚辈,让他们带领着这两支越族前去安置,尽管早就知道郑循不会跟着一起去,两位越族族长的心还是有些慌乱,就好像一下少了主心骨一般。 毕竟他们是被郑循说动的。 “两位族长,还请安排你们的族人上车,我们这就送你们过去。”一位杂家,一位名家的年轻后生道。 一路上,他们两个都在和两位越族族长说话,缓解他们突然去往一个新环境所带来的迷惘和不知所措。 边界线处,郑循目送着他们离开,接下来他的任务是游说更多的越人加入大秦。 密林中,越族聚集处,半个月过去,几位越族族长掏出他们各自保管的信物。 那个小东西依旧还活蹦乱跳着没有死去。 “他们去了外面没有出事,真是万幸。” “看来那个大秦人还是能信任一二的……” 第88章 到了目的地,两支越族人感到非常惊讶。 因为在他们的面前是一排排排列整齐的新房,整个村子的布局错落有致,依山傍水,分外优美,只是没有一丝烟火气息。 “这个村子,居然是早就准备好的么?”越族族长呢喃道。 为什么这么肯定他们是选择建立村子,连房子都还给他们准备好了。 听到越族族长的话后,名家后生不由歉然一笑,道,“族长您误会了,这个村子并不是特地为你们准备的,这是为明年村子的拆迁提前给百姓们建造好的房屋,现在你们先住着,等春天了施工队再给百姓们建新的。” 越人听了直咋舌,道,“没有想到大秦还会给百姓们建房子。” “因为中央来了一批帮住南方治理水患的能工巧匠,百姓们的房屋大部分都是土坯做成,万一水多,很容易被冲塌冲毁,有时还要造成不少伤亡,是以上面才决定给百姓们修建更牢固的居所,等以后让他们搬迁。”杂家少年道。 别看他和那位名家少年年纪都不大,不管是户籍落户还是安置越人,做的都非常不错。 建新村这事需要上报给县,再由县上报给郡,郡同意以后会备案一份送往咸阳城,以证明这个村庄的官方合法性。 这一套流程下来时间已经又过去了半个月。 在此期间,越人已经爱上了炕头,暖融融的感觉好似把他们体内的湿气都给去除,让他们浑身舒坦不已,有些老人上了年纪腿寒的毛病好似也轻了很多。 外面的日子过的比两个越族族长想象中的还要开心,等官方批文下来以后,两位越族族长其中一个主动退让,确定了村子村长还有村子的名字,算是彻底的落户到大秦。 “王田制?!也就是说朝廷给我们分的耕地我们只有耕种权,而没有买卖权么。”越村村长道。 “没错,我大秦现在正在推广王田制,是以是不能让你们拥有土地买卖权了,不过你们放心,朝廷会在另一方面对你们有所补偿的。”名家少年态度温和道。 “补偿就不用了,我们现在有房住,有地种,这样就很好了,你们再过不久是不是就要回去了?我们能不能拜托你们帮我们送一封信回去百越?”越村村长道。 “没问题,我们会帮你们把信带到的。”两个少年承诺道,越村村长笑了。 建立新村以后,他们穿的依旧是自己族里的服饰,鲜艳夺目的神色最是引人注目,除了饮食稍微有些变化外,他们的习俗并没有什么改变。 除了每年要给大秦交税等,他们平时吃的节省一些,已经能够养活得起村子里面的老人和孩子,这是最让他们感到欣慰的事情。 越村村长把这些事情全都写进信里面,总算让某些越族彻底的放心,不再为他们担忧。 从信上得知大秦的种种变化,让越族人心里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升起了向往的心思。 里面的人有心配合,让郑循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许多。 越来越多的越人被郑循说服,离开了这片让他们压抑又留恋的故土,等百越反应过来以后,百越的人口数量几乎少了一半还多。 “你说他们都离开了?怎么可能,他们不可能不怕死啊。”守旧派的越人不敢置信道,实在难以相信大秦那边到底是给出了什么样的好处,这才能让那些人离开这个他们呆了一辈子的故土。 可是事实就是他们百越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下几十个越族还在。 郑循这边也认识到了更多的越族族长,他们都想听听外面是什么样的。 传闻中,外界是一个比密林还要恐怖的地方,他们从未出去过,潜意识的把不知道的未知给妖魔化了。 郑循捡了一些重点给他们讲,冬季热乎乎的暖炕,夏季甜丝丝的冰淇淋,大人们还没觉得什么,小孩子们听的却馋了起来。 那些美食都是他们前所未见的,密林里的食物大都单一,能吃饱就很不错了,好吃的零嘴更是少。 和外界的孩子们对比一下,他们才知道只是让孩子们吃饱还是过于亏欠了。 想必这也是那些部落愿意出去的一大原因吧。 人生在世,为的不就是老人和孩子么。 咸阳城,随着各方事情的进度,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悄然降临。 那就是春节,在秦时被称之为过年节。 过年节原本的日子是被定在十月一日的,赵燕歌觉得有些别扭,就改为了正月初一。 年一过,就相当于一年彻底的翻篇了。 这个时期的年味其实并不怎么浓郁,因为大多数的百姓们是置办不起很多年货的,贵族们也不可能和平民们同乐。 不过今年,咸阳城却比往年热闹了许多,盖因为百姓们家中养了好几月的大型家畜已经能宰杀了。 尤其是猪,在被阉割以后,人生就只剩下吃和睡,个头长的是肥头大耳,让负责饲养的百姓们看的是口水直呲溜。 这么大一头猪,他们每一户都能分到好多,能吃好久呢。 “这猪被喂养的真肥。”负责杀猪的屠夫感慨道,他手下经历的猪也不少,可是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大肥猪。 可见没有孽根以后,它们净想着长肉了。 “听说骟过的猪味道比没骟过的好吃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可不是,听说食楼里面那些好吃的红烧肉就是用骟过的猪肉做出来的。” 见到有人杀猪,周围的百姓们全都围上门来观看着。 “这么大一头猪,就这么杀了可真怪可惜的,你们就不再养两年?”街坊邻居对饲养猪的几户人家道。 “还养什么啊,一年就够了,再养一年它个头也翻不了倍。” “再说了,我们这不也是想让你们这些没吃过猪肉的人尝尝猪肉是什么味么。” “哈哈,你这话说的好像你以前吃过猪肉样。”邻居笑话道。 “就是因为没有吃过才想尝尝啊。” 民间开始杀猪宰羊,咸阳宫内,赵燕歌带头在宫内挂起了彩。 秦朝崇尚黑色,不代表干什么都得用上黑色,比如过年的时候,黑色就显得沉肃压抑,没有红色来的喜庆。 为了让年味浓烈起来,赵燕歌给百官家中送上了不少的年货,肉食蔬菜米面样样不缺。 不知不觉间,距离赵燕歌登基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光,再回首,赵燕歌已经记不起曾经心中的忐忑,而是坚定的向前看。 上一年是赵燕歌陪着太上皇后一起过的,那个时候,公孙起还没有嫁进宫来,而今年过年,赵燕歌已经成家立业,身边有了伴。 “咱们在宫里热热闹闹的,父亲和母亲在琅琊山上会不会感到孤寂?”公孙起迟疑道,想起了远在天边的公爹公婆。 “我送了很多东西过去,放心吧,他们那里肯定也能过一个热闹年的。”赵燕歌道。 他还记得去年太上皇后眼中那一抹不甚明显的孤寂,很显然,有些陪伴是身为儿子的他给予不了的,相信比起在宫中过年来,太上皇后更喜欢陪伴在秦三世的身边。 宫中为了过年节打扮的喜气洋洋,百官们自然也要跟着效仿,百姓们见了,也不由跟着模仿起来,风气被带动,渐渐的开始有了年味。 民间百姓们杀猪宰羊后,几户人家都分到了不少的肉,那些一看就分量十足,吃不完的猪肉被用白花花的盐给腌制保存起来,只留一小块肉食食用。 “这要是搁以前,哪里用盐来腌肉,那都是有钱烧的,没有想到咱们也有把吃不完的肉用盐腌制起来的一天。”家中的妇人唏嘘道,眼中却透露着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和喜爱。 分到肉后的人家把肉切开,给街坊邻居们也都送了一些,就像那句话说的,过年了,让大家嘴里也沾沾肉味。 一位老太太提了肉登门,声音爽朗道,“老姐姐,我来还肉了,快开门。” 给过她几枚鸡蛋的老太太见到她手上的那块肉吓了一大跳,连忙道,“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呀,鸡蛋才几个钱,哪里能给这么多肉,只留一点点让家里尝个味就行了。” “老姐姐你也知道我家分到了多少肉,这点肉还是能拿的出来的,当初说好用肉换鸡蛋的,我可不能食言。” “要真过意不去,那就给我拿一些鸡蛋带回去吧。”提肉上门的老太太爽朗道。 听她这么说,家里养鸡的老太太连忙把家里装满鸡蛋的篮子给揣了出来,让她都带回去。 提肉上门的老太太道,“那行,今天就当我占你便宜,给家里面的孩子整顿好的了。” 养鸡的老太太不由嗔道,“胡说,明明是我占了你的便宜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