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片子还没剪辑完整,情节有点散乱,不够紧凑,不时出现一些错乱的镜头,影响观感。 然而,正是这样的电影让法国人看的特有感觉,不住的称赞。 华国第五代导演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大都是表现苦难的片子,这部《阳光灿烂的日子》表现的却是青少年的懵懂和冲动。 这种题材很对法国人的胃口,就算没有法文字幕,他仍然看的津津有味。 让路易看完,给姜文写了七张纸,提出了33条意见,并答应帮忙解决剧组面临的困境。 林子轩看了翻译过来的这33条意见,觉得真不愧是法国人。 让路易对一群少年演员光着身子在浴室里洗澡的那段情节大加赞赏,认为这表现了东方男性的健康美,并称呼那些少年为美男子。 他还对女主角宁静颇为欣赏,宁静在片中的表演勾人心魄,他认为可以更大胆一些。 这就是法国人对于艺术电影的看法。 其实,看法国电影就知道,没有裸露镜头的法国电影就不能算是正宗的法国电影。 让路易带着姜文提供的一段十几分钟的录像带回到了法国,很快联系到了一位德国导演,这位德国导演帮助姜文找到了一家叫做柏林贝克斯伯格制片厂做后期制作。 当然,这不是免费的,而是拿《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德国放映的版权进行交换。 这时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先把片子弄出来再说。 双方签了合约,姜文带着片子赶往德国柏林。 六月初,林子轩在机场送走了姜文,不由得松了口气,为了这部片子这一年多的时间把他折腾的够呛,现在终于要结束了。 从机场出来,他到华国电视台去接慕姗姗。 两人没有回家,而是先去了什刹海的那间四合院,穿过悠长的胡同,推开院门。 院子里的人都搬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相对于周围的热闹,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这儿暂时还不能住进来,都是有些年代的老宅子,年久失修,要找施工队对房屋进行加固和修缮,刷漆翻新一遍。 估计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接下来,还要添置家具,配备日常用品。 “感觉咱们成了以前的地主阶级,要是再雇上几个丫鬟和长工整天伺候着,就回到旧社会了。”慕姗姗说笑道。 “地主那是不劳动,靠剥削劳动人民为生,咱们这是自己辛苦赚来的,是劳动所得。”林子轩不同意道,“再说了,现在谁还讲究这些啊,能过好眼前的日子就成了。” “咱爸夸你有眼光呢,以后楼房会越建越多,四合院越拆越少,物以稀为贵,从这个角度说四合院比楼房更有价值。”慕姗姗表扬道。 慕致远是文化部门的领导,看的长远,不像现在的不少人,一心想着拆迁,能住新楼房。 两人在院子里随意的走动着,商量着院子的布局和规划,毕竟他们会在这儿住上很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是一辈子。 第二百二十二章 民谣的时代 想要把整座四合院翻新一遍按照现在的价钱估计要一万出头,再添置家具什么的两万块应该能拿的下来,至于其他贵重一点的物品以后再说。 林子轩和慕姗姗为了买这套四合院把积蓄用的差不多了。 这不是说他们就没钱了,向朋友借个两万块应个急完全没问题,或者从好梦公司里先拿出来用了,以后补上就行。 作为公司的老板这点权利还是有的。 对现在的林子轩来说,这些都不算多大的事儿,他已经不是刚毕业那会的光景了。 不过他还有一个门路,就是把《一封家书》那首歌的版权卖出去。 自从《一封家书》在春晚上唱红之后,就有音乐制作公司的人来找他,想要购买版权。 如果在这首歌没唱红之前,歌词和作曲加在一起也就两千块左右,这是市场价。 现在这首歌唱红了,音乐公司还想用这个价格购买版权,这就让林子轩不能接受了,这是新人词作者的价格,不是埋汰人么? 所以他一直拖着,没有答应。 没有版权,音乐公司就不能出正版的专辑。 随着这首歌的流行,传唱度越来越高,林子轩相信音乐公司还是会妥协的。 就这样,从二月份拖到了六月份。 这次来找他的是一家香港的音乐公司,叫做大地唱片,不是大公司,刚成立没几年,找他的人是大地唱片的音乐制作人黄晓茂。 黄晓茂是地道的京城人,军人家庭出身,大院子弟。 他准备制作一批内地的民谣歌曲,相信在国内会有市场前景。 这时候,内地的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成立了不少家音乐公司,培养了一批专职的流行歌手,也有了自己的音乐特色。 只是和港台的流行音乐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不光是音乐作品质量的问题,还有制作、宣传和发行方面的问题。 港台的音乐公司具有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懂得如何打造明星。 一个歌手的唱功可能不是一流,可通过包装和宣传就能成为大歌星。 想想上一年的春晚,一旦要求真唱,港台歌星就不愿意参加春晚,这不是说他们都没有实力,而是他们所属的音乐公司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