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冒牌大英雄在线阅读 - 第237页

第237页

    东部的阿玛约山和东谷市,成为了整个卢塞恩星球战役的重中之重,勒雷联邦运输力的百分之八十都投入到了这里,源源不断的后继兵力投放支撑着向阿玛约机动的第一集团军和向东谷市直插的第二集团军,意图打开这条通往瓦里市的通道,只要这条通道一被开启,广阔的东部拉沃斯平原将成为勒雷联邦军的纵横之地,向西南则威胁罗特斯克,向西北,则直插加查林占领区腹地,自由驰骋,将散布在东部的加查林防御体系分割成无数的小块一一吃掉。

    加查林帝国军则不甘示弱,在联邦发动攻势的同时,依靠牢固的防御体系消耗联邦的有生力量,并利用陆基空军的优势进行不间断的小规模空投反击,在这道由空军织就的大网上,加查林帝国军的小股部队不断地出击,往往是联邦前一个小时攻占的区域还来不及巩固,加查林帝国的空军就开始空投,在这块区域的后方建立阻击,配合前方部队反包围。双方经常乱做一团,成千上万的士兵打乱了建制,在几十平方公里的交战区域里互相绞杀。

    这是新公元2061年的卢塞恩,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中,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10月,比纳尔特帝国皇帝克曼逝世,皇太子威廉登基,成为新皇。登基伊始,这位雄心勃勃的前第一军事学院高才生便下达了一系列整军备战的命令,并开始发动国内经济向战时经济转型。

    比纳尔特帝国的举措引起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连锁反应,西约作为帝制国家为主的军事联合,从组织上要比以民主联邦国家为主的斐盟更加紧密和团结,几乎在比纳尔特帝国开始整军备战的同时,这些国家也开始了同样的行动。

    有鉴于此,斐盟国家开始将军事上立足于在国土范围内同时打赢三场局部防御战争的政策。向先下手为强立足于保障远距离投送,有能力进行举国动员的全面战争转化。保持武力威慑,已经成为各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都清楚,这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现在需要的,只是一根导火索而已。

    超级大国不能动,而几个大国之间的摩擦依然限制在局部,谁也不敢悍然挑动大规模的战争,随着双方对峙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两边阵营中大国之间的摩擦反而越来越小,仿佛都在害怕世界大战的第一枪会因为自己而打响。在这一年的10月,倾尽全力生死相博的战争只有一处,那就是勒雷民主联邦和加查林帝国之间的战争。双方已经把所有的力量投入到了加里略星系。人类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着这个地方,在西约和斐盟对峙的人类最高议会上,关于要求勒雷联邦停止军事行动以及要求加查林帝国无条件退出加里略星系,并接受制裁的争吵越来越激烈。

    而所有的军事家、舆论传媒、军事学院、甚至街头路边的话题,都被这两个不大的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所吸引。一个个在这场战争中斩露头角的军事新星以及双方著名军事将领的名字开始被人们耳熟能详。这其中,有勒雷联邦的最高统帅部统帅米哈依洛维奇上将,前线指挥部总指挥贝尔纳多特上将,第四舰队的布朗中将,第一舰队的斯奈德中将,加查林帝国的临时军事顾问——纳加联邦的利布高特大将,神话军团的莱茵哈特上将,作战勇猛著称的海利格上将等等。

    而原加查林军方第一上将,现任勒雷联邦军事顾问的拉塞尔上将,更成为了新闻的焦点!

    在卢塞恩星球的地面战争进入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拉塞尔发布了一篇声明,首次公开承认了自己领导着自由战线抵抗运动,他在声明中历数了种族等级制度所造成的种种惨剧,措辞激烈地严厉谴责这种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来公然践踏文明的罪行,自古代地球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在几千年后再出现这样划分民族等级的国家,显然是时代的倒退!拉塞尔在声明中号召所有加查林帝国的抵抗者团结起来,推翻莫顿家族。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拉塞尔的声明发布,联邦国家立即站到了道义的制高点,纷纷口诛笔伐,矛头直指几个有种族制度的帝制国家。生活在这些联邦国家中的下等种族,则走上了街头,声援还在帝制国家中受压迫的同胞。而在加查林,一系列的袭击震惊了整个加查林统治阶层,自由战线联合一些小型反抗组织发动了四起分别针对能源、运输、军事机构、政府机构的偷袭!目标明确行动果断,四次偷袭全部成功,而被击毙的自由战士只有三个人,被抓获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四次偷袭分别发生在小比利牛斯星域的四个星球,两起为一组,同时爆发。无论是时间掌握之精确还是计划安排之周详,都令人震惊。更重要的是,这四次偷袭,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交火,而是以小队为单位的行动!这意味着,只要自由战线愿意,随时可以发起大规模多目标的袭击行动!

    整个加查林帝国完全被这四起袭击弄懵了,街头巷尾开始流传着各种谣言,没有人知道下一个被袭击的地点会是哪里,军队、地方警备部队动用了最大的力量进行防御,但是,哪里能防得住悠悠众口惶惶人心?

    ……

    田行健悠然自得地坐在技术部自己的位置上,翻看着加查林帝国的《光荣时报》。这是由加查林宣传部下的新闻管理局控制的主流媒体,全是歌功颂德的文章,典型的报喜不报忧。不过,在一些批判性新闻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