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开怼
书迷正在阅读:快穿攻略:这个男神有点甜!、抗战之小军医、逐梦芳华、血族魔后:我在魔界很受宠、陪宁修仙、光之隐曜、肆虐在诸天、开天录、五零后记事、末世正能量
在一旁冷眼观看的章惇却觉得奇怪了,心道“这小子居然还有这等眼光,知晓进退?” 其实,章惇怕是失算了,满朝文官只是碍于张正书武臣的身份不愿和他多说话罢了,但经过张正书一阵插科打诨,他们对张正书的感觉大为改观,也没有那若有若无的敌意了。 可对于张正书来说,交情归交情,你丫的贪污渎职,老子一样在报纸上写臭你! 看看现在的蔡京就知道了,已经没有官员敢和他往来了。报纸的影响力,就是这么巨大! 那些文官也知道,虽然他们对张正书生不出什么恶感来,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是天生的敌人这个关系。 张正书消停了,可那些想看戏的文官却有点遗憾了。张正书就像掉进沙丁鱼群中的那条鲶鱼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这些文官的神经。没办法,一众文官里,就张正书一个非正式武臣的存在。什么叫非正式呢?就是还没正式走马上任,连个衙门都没有的武臣,确切来说,应该只是个武阶官而已。要是张正书出生在将门,那他就是个吉祥物,拿来摆设用的。看看石可斓就知道了,这是大宋的悲哀啊。 不多时,彭元量出来宣召众臣进殿面圣,张正书自觉地排在了最后。 进了垂拱殿,赵煦已经端坐在龙案前了。 和大朝会不一样,垂拱殿的常朝比较随意,皇帝端坐在龙案前,跟群臣商议对策。 其实,相比起大朝会,这个常朝才是皇帝和大臣真正解决国事的地方。 君臣互相问礼过后,常朝就开始了。一件件国事被提出来,然后群臣“唇枪舌战”,斗得不亦乐乎。然而,张正书却兴致缺缺,一来这种国事在张正书看来根本无关要紧,即便朝堂上制定得再好,到了地方上也是阳奉阴违的。没有监督的行政,朝廷根本没有掌控国的能力。 说白了就是基础设施太过落后,年久失修的官道,根本支撑不起大宋朝廷掌控地方,皇帝掌控天下的野心。 看看赵煦他们讨论的国事就知道了,都是一些“过时”的消息,不是某某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要怎么善后;就是一项政策要不要施行,反复在扯皮;又或者是纠结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一个官员怎么行为不检了……诸如此类,听得张正书直翻白眼,哈欠连连,差点没睡过去了。 赵煦却注意到了张正书的表现,找了个借口说道“张卿,你如此信心十足,想必是有高见?” 张正书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赵煦是叫自己,他也四处地望着,看看是哪个倒霉鬼。 “张大夫,陛下问你话呢?” 彭元量知道张正书走神了,连忙提醒道。 张正书一愕,指了指自己,惊讶地说道“我啊?” 赵煦满脸铁青,说道“朕确实是在问你。” “问我啥事?” 好嘛,这小子根本就是走神溜号了,一点都没把他们的紧张激烈的讨论听在耳中。 其实也不怪张正书,这些文官们的之乎者也说得太溜了,张正书连他们要说的意思都需要仔细想一番,能跟得上他们的思维才怪了。 赵煦被气乐了“朕是问你,如今中原地少人多,有何解决办法?诸卿适才说了,要加大募兵,或沿用流放制度,让有罪之人流放至边远地区……” 张正书听明白了,这确实是北宋末年的困境之一。 中原的人口太多了,大抵上占了大宋人口的六、七成之多。要知道,中原才多大点地方啊,大宋也只是占了不到三分之二罢了,也就是一半强一点。河套地区、幽云十六州,还有长城以南很大部分都被西夏和辽国占据着。可以说,以往历朝历代中原土地广大,容纳多点人口也说得过去,但是宋朝不一样,中原地区和江南几乎的等同的面积,你说该怎么选择? “简单啊,移民就行了。” 张正书信口开河地说道,“长江以南那么多地方,把中原百姓移民到江南去,啥问题都解决了。” 赵煦一愣“移民?!” 这时候,枢密使曾布冷冷地说道“张大夫不会是信口开河罢,中原百姓故土难舍,如何能移民?” 这句话一出,诸多文官纷纷附和。他们不是看不到有这么一条路,而是实施起来太难了。 “张大夫,此话吾不敢苟同,且不说江南之地多瘴疠,这路途遥远,路上也不知要倒下多少性命!” “不错,且夫天大地大,为何非得移民江南?西北、东北之地,亦能移民!” …… 赵煦没想到,张正书开口之后,居然惹来这么大的声讨,也只能感慨张正书真的被他塑造成了一个孤臣了。 待得群臣的声量小了之后,赵煦才缓缓地说道“张卿,你可还有甚么要说的?” “诸位同僚说的,都是高屋建瓴的话,我佩服至极。” 张正书露出了淡淡地不屑,也明白了这些所谓重臣,都是脱离实际的人物,也不客气了。“但我向来奉行一个准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位同僚,你刚刚说江南路途遥远?那你去过江南没?你知道从汴京到江南,走水路要多久,走旱路又要多久吗?还有,江南多瘴疠?怕你的消息是唐朝时的吧? 对了,曾相公说的故土难舍,我是不敢苟同的。如果汉人故土难舍,怎么能从黄河流域一直把版图扩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汉人之所以故土难舍,完是因为道路不通。如果把官道都铺上水泥,马车能快速奔跑,半月就能从中原到江南,你看看百姓还会故土难舍吗? 还有,西北、东北能移民,但那里有适合耕种的土地吗?怕是诸位同僚都不清楚,在江南种植两季稻,一年一亩地能收入七石稻谷吧?我可以说,江南的耕地比整个中原加起来都要多,而且比中原的土地都要肥沃得多。如果江南移民成功的话,整个大宋能再多养活三万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