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立碑刻名
孙逸的话,引起左帅讶异,众将领纷纷侧目,疑惑的看着他。 “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左帅微微抚须,淡淡轻笑。 孙逸抱了抱拳,随即直起身来,取出怀中,早前为救周天为,舍生取义的三十二位金甲亲兵的印信,递给了左帅。 “这是?” 左帅眉头挑动,一脸凝重。 左忠仁和周天为则是脸色悲痛,不忍的撇开了目光。 因为他俩熟悉,并知晓那些印信是谁的。 孙逸深吸口气,解释道:“回左帅,这三十二枚印信,乃是周天为将军的三十二位金甲亲兵所有。” “当初,营救周将军,由卑职与这三十二位亲兵共同策划,并一力执行。不过,为了确保周将军,保障卑职与周将军能够平安返回第二关隘,他们却舍生取义,为我们吸引了异族大军的注意力。” “他们忠勇有加,仁义无双,乃是为人族洒血,为天下舍命的英雄。他们在边关殒命,在战场喋血,如今魂归天地,身后事却无人料理。” “所以,卑职恳请,将卑职此次援救伤残所获的两万功勋嘉奖,分配给这三十二位英雄的家属,为他们的父母,妻儿,亲人留一份保障。” 说完,孙逸抱拳,朝着左帅躬身到底。 郑重恳切。 左帅不禁身心一震,肃然起敬,手捧着三十二枚印信,顿时感觉重如山岳。 这不只是简单的三十二枚印信,更是三十二位英雄的忠魂,是三十二位义士的勇义精神。 听着孙逸所言,周天为忍不住红了眼眶,闭眼抽泣。 他可以想象到,三十二位金甲亲兵义无反顾的样子。 为救他,不惜舍命,慷慨赴义。 众将领,以及三军兵士都是肃穆起来,一脸沉重。 同时,三军将士,看向孙逸的目光都变得敬重起来。 是一种发自肺腑,发自灵魂深处的尊敬。 小小年纪,却心怀仁义,心胸坦阔,当为楷模。 关隘气氛变得压抑,四周鸦雀无声,一片沉寂。 左帅沉默,手抚摸着印信,一一摩挲。 许久,一声长叹,道:“难得孙千夫如此仁义,侠肝义胆,本帅岂能阻拦?你的要求,本帅做主,答应了。不只是这两万功勋,本帅愿私人赞助十万功勋,一起分发下去,以慰英雄,在天之灵。” “谢左帅!” 孙逸抱拳致谢,对樊明宏好感顿生。 目睹孙逸此举,周海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纷纷上前,恳请道:“禀左帅,吾等一介残兵,所剩功勋无多,愿全部捐助,为英雄家属贡献一份心意。” 五百义士,纷纷表态,积攒功勋足有五十余万。 “末将愿捐助三万!” “末将也愿捐助三万!” “末将捐四万!” “四万……” 一时间,众将领也不甘落后,纷纷表态,数百聚神境将领,捐助功勋共一千余万。 “左帅,卑职募捐五千!” “卑职捐三千!” “卑职捐四千……” 紧接着,三军兵士纷纷哗动,相继表态,展开捐献。 霍然,一场募捐在无意识间进行了起来。 十余万兵士,从普兵,到千夫长,纷纷捐献功勋。 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军将士积极捐助,积攒起来,功勋数值直接破亿。 孙逸目睹三军哗动,见证着这场无意识形成的募捐,忍不住动容,倍感震撼。 人族有义,将士有情。 “好!好!军中儿郎,好样的!” 左帅都忍不住红了眼眶,声音有了哽咽,被三军情义所感动。 孙逸见状,深吸口气,压下哽咽的情绪,向左帅再次恳请,道:“左帅,卑职,还有一事相求!” “但讲无妨!” 左帅擦了擦红润的眼眶,轻声道。 孙逸抱拳躬身,郑重道:“当初,三十二位亲兵赴义之前,卑职曾向他们许诺。若卑职平安归来,必向左帅请命,于平原城内,立英雄碑,将舍生取义的英雄之名,镌刻碑上,供后人,万万代敬仰!” “哗!” 孙逸的话,瞬间引起哗动,第二关隘,十余万将士纷纷震动,脸色凝滞,一脸骇然的看着孙逸。 立英雄碑,镌刻英名,这无疑乃是一场盛事。 自古至今,殒落边关的将士何其之多? 若是悉数镌刻,将是一场浩大工程。 但若是成功,从此,天下英灵有归处,可名垂青史,永传万代。 届时,天下义士,千万将士,只怕都将感激孙逸,铭记孙逸之名。 左帅都是神情震动,倒吸了口气,脸色微微凝重。 孙逸这个恳求,有点大了,即便左帅都无权处理。 立英雄碑,镌刻英名,恐怕,总领事大人都未必敢私下同意。 毕竟,涉及太广泛,牵扯太深远。 孙逸抱拳躬身,一拘到底,始终不起,静候左帅答复。 看着孙逸如此态度,左帅双手搀扶起孙逸,郑重道:“孙千夫之仁义,某很赞赏。只是,此事牵扯甚广,影响深远,某即便身为左帅,也不敢点头。” “便请左帅,通禀总领事,请总领事思虑。”孙逸恳切道。 左帅摇摇头,一脸苦笑:“孙千夫,此事,恐怕总领事大人都未必敢点头啊。” “为何?” 孙逸皱眉,昂首而起,一脸深沉,道:“天下法身,可立神庙,为何天下英灵,不可立碑刻名?” “哗!” 孙逸的话,瞬间引发震动,满场将士无不哗然,惊骇失声。 这是质疑法身,在挑衅众神。 好大的胆子! 好狂的性情! 三军将士,无不惊异。 即便左帅都是脸色微变,急忙竖手遏制,示意孙逸不要妄言。 “孙千夫,你之仁义,本帅深表欣慰,倍感赞赏。只是,立碑刻名之事,影响深远,需得从长计议。至于,神庙,不可妄议,不可妄议!”左帅郑重告诫。 “有何不可?” 孙逸眉头皱起,一脸淡漠:“法身有功,立庙宇供奉。三军将士喋血边关,舍命赴义,难道就无功吗?” “法身之功,广为流传,天下尽知。难道,三军将士之功就要埋没黄沙,消散烟云间吗?” “人族义士喋血边关,义勇在前,死后尸骨难存,亲人含恨。一生悲呛,却功名深藏,义勇无人所知,泯然如尘埃。如此,何其不公?人族道义何在?” 说到最后,孙逸几乎是暴喝出口,声音广传,波动八方。 三军将士闻言,不少人都是红了眼眶。 孙逸的话,说到了许多兵士的心坎上。 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死亡,就怕死后无名,成了孤魂野鬼。 孙逸主张提出立碑刻名,等于让天下将士死后有了归宿,不怕沉寂。 至少,让他们觉得死得其所,死得值得。 察觉到三军兵士情绪,左帅脸色微凝,众将领都是目光闪烁,眉头挑动。 这种时候,左帅显然不能轻易做决策,不能驳斥。 孙逸的话,符合三军心迹,如今煽动起了三军兵士情绪,让许多将士无形中和他站在了一起。 孙逸携势而起,等于代表着三军将士。 左帅若是驳斥孙逸,就是驳斥三军将士。 一个处理不好,解释不清,恐怕,会寒了将士之心。 所以,左帅都是脸色沉重,深深地看了孙逸一眼,目光闪烁,有异色浮动。 “请左帅通禀,立英雄碑,镌刻英名!” 这时,孙逸突然拂袖挥袍,朝着左帅樊明宏屈膝跪倒,长声高喝。 为同袍请命,男儿不惜一跪。 霍然,全场震动,三军惊哗。 众将领都是不禁动容,倒吸冷气。 左帅瞳孔微缩,深沉的脸色更是凝重。 孙逸长跪不起,脊背挺得笔直,一脸昂然的盯着左帅,静候着左帅答复。 满场沉寂,气氛压抑,三军将士无不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左帅沉吟许久,难做决策。 孙逸身后,周海等人对视一眼,突然跨前一步,不约而同跪立下来。 “恳请左帅通禀,立英雄碑,镌刻英名!” 五百义士,齐声高喊,昂然请命。 “哗啦!” 五百义士跪下,四面八方,十余万将士一阵喧呼。 紧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将士屈膝跪倒,面朝左帅樊明宏,长跪不起。 “恳请左帅通禀,立英雄碑,镌刻英名!” “恳请左帅通禀,立英雄碑,镌刻英名!” “恳请左帅通禀,立英雄碑,镌刻英名!” 一时间,第二关隘内,请命声,此起彼伏,长啸声,滚滚不绝。 不一会儿,十余万将士,有七八万人跪倒。 黑压压一片,簇拥八方。 下至普兵,上至千夫长,皆一脸昂然,气势威武。 “嘶!” 霍然,不只是左帅脸色沉重,众将领都是齐齐倒吸冷气,满脸震动,骇然惊绝。 他们纷纷看向孙逸,瞳孔紧缩,一脸惊异。 孙逸一人之力,短短数句言辞,竟然煽动起三军情绪,挑起三军侠义。 如今借势而起,要威逼左帅点头。 好大的胆子! 好狂的性情! 众将领无不震骇,看向孙逸的目光充满了凝重。 此子年纪轻轻,却心怀侠义,兼济忠勇,不得了!不得了! 左帅都是倍感压抑,心绪沉重,紧盯着孙逸,思绪纷飞,咽了口唾沫。 孙逸这般作为,可让他为难得很呢。 然而,在左帅犹疑难定时,身旁一道身影突然屈膝,重重跪倒。 “请左帅通禀,立英雄碑,镌刻英名!” 长喝声传遍八方,在第二关隘内久久回荡,盘旋不散。 三军将士齐齐扭头,骇然瞩目。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今天就两更了吧~情节过度,有些难写~跳过这个坎儿,咱们加更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