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红楼之孤家寡人在线阅读 - 红楼之孤家寡人_分节阅读_2

红楼之孤家寡人_分节阅读_2

    两人这边含情脉脉,沈柯已经有些愕然了,这古代取个名字,也要这么折腾的吗?不过,他也是心思机敏之人,知道这一会儿,自己这辈子的父母已经完成了一轮温情脉脉的交锋。皇帝给沈柯取的名字不能说不好,是祝福长命百岁的意思,但是在皇家,这就比较平常了,寓意更好的名字多的是。而皇后干脆应承了下来,表示尽管生了嫡长子,自己也不觊觎储位,只要你这个做爹的,遵守自己的承诺,一言九鼎,保证自家儿子能够富贵一生就是了。

    虽说显得有些虚伪,但是如此一来也是皆大欢喜。皇帝心情很好地在皇后这边用了晚膳,烛光下,皇后身姿更是绰约动人,眉眼间又是一片柔和婉约,皇帝自然是心头一热,直接就在皇后这边留了宿。

    目前还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只知道自家已经改名景年的沈柯之前就已经困了,早就被奶娘抱回了偏殿里面,直接睡下了。

    而史官已经用非常简洁的笔触记下了这段帝后的起居注,后来的史书上,也明确写道:“五年,后梦金鲤入怀,感而有孕,是为昭帝!帝心大悦,赐名景年,次年,令普天同庆,开恩科,大赦天下!”

    作者有话要说:

    ☆、抓周

    沈柯知道自己这辈子姓什么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周岁了,因为抓周是传统,皇家虽说不信什么抓周定终身的事情,不过,还是承袭了下来。一般人家在抓周之前都会训练一下,免得抓到什么不该抓的东西。

    皇后也很干脆,提前半个月就开始训练,她直接就将书本涂得花花绿绿的,还在上面抹上了蜂蜜,引着沈柯去抓,沈柯自然是一教就会,重复了好几次之后,皇后放下心来,却见沈柯在那里翻书,那是本《百家姓》,干脆就开始拿着百家姓给沈柯指点,然后就说道:“这是宋朝那会儿编的,赵是国姓,所以放在了头一个,本朝国姓却是徒!”

    沈柯顿时知道,自己应该叫做徒景年了,不过还是乖乖地坐在那里听着,皇后见他似乎听得很认真,也很高兴,毕竟,大家都觉得早慧不是坏事,因此,继续笑吟吟地指了指百家姓上的一个字,道:“这个呢,就是阿鲤外祖家的姓氏了,姓苏,记住了吗?”

    沈柯,不,应该叫徒景年了,却是“格格”笑着,伸手拽过皇后手上的三字经,手上一个用力,“哗啦”就被撕成了两片。

    皇后愕然,不过很快掩口而笑:“我可真是魔怔了,你这小家伙才多大点人,哪里就听得懂这些了!不过,记住了,到时候,就给母后拿这个,知道了吗?”

    徒景年嗯嗯啊啊了几声,径自装作不经意地撕书,眼睛不时瞟过书上的字,心中定了定,百家姓似乎内容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徒这个姓,不说稀少不稀少的问题,从来没听说过哪个皇室姓这个啊!难道是女儿说的架空?不过这样也好,不必去回想那些自己也不知道对不对的历史知识了。徒景年觉得轻松了很多,他的出现已经是蝴蝶效应,就算有什么历史,放到现在也未必有多少管用的了,何况,先知先觉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反而容易让人失去判断。甚至,上辈子的那些经验放在这辈子能用的也就那么多,他能够用的惟有自己的大脑。

    值得庆幸的是,前段时间他已经发现,自己的大脑似乎因此变得发达了许多,不光过目不忘,甚至还记得上辈子学过的那些知识,这才是他最大的财富。

    再次被奶娘喂了一次奶,又吃了一碗蒸得嫩嫩的虾仁蒸蛋,徒景年被奶娘宫女伺候着换上了一身衣服,衣服颜色实在很闪亮,是那种大红色,上面用金线绣着吉祥图纹,脖子上被挂了一只镶嵌着各色宝石的金项圈,项圈并不沉重,毕竟得考虑到孩子的脖子承受力的问题,里面是中空的,大概还装了几粒珍珠什么的,徒景年伸手晃了一下,叮当作响。

    徒景年被折腾了老半天,但是最终露面也就一会儿,尤其他抓周的时候很是干脆利落,顺手就抓了一本薄薄的《论语》,然后又抓住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玩具剑,主要是这柄玩具剑的剑鞘和剑柄实在是比较夸张,剑鞘是用金丝编织出来的,上面还镶嵌着各色的宝石珍珠,剑柄上同样嵌着一对明珠,非常具备暴发户的气质。不过,这是桌上各色陈列品的通例,各个都是花花绿绿的,哪怕是砚台,也是用的绿端还有红丝砚弄出来的,也没看见什么胭脂之类的,看起来,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

    这边徒景年抓了论语和剑,那边主持抓周仪式的人立马来了句:“小皇子文武双全,文可定国,武可安邦!”

    这种事情自然不可能真的是一抓定终身,不过有个好寓意自然是皆大欢喜。徒景年依旧没认识几个人,或者说是在场的人里面,也没有地位高过他母亲的,看样子,他头顶上并不会有什么太后存在,妃嫔似乎也不算多,反正出现在他面前的也就是五六个,应该是位份比较高的嫔妃,不过,徒景年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宫妃的品级情况就是了。

    即便在大家都觉得没有童年的皇宫里面,这头几年,徒景年还是过得挺滋润的,除了皇后之外,虽说后来也有个才人怀孕,也顺利生下来了,但是却是个有些病怏怏的公主,那个才人也是运气,不过是偶然承宠了一次便得以受孕,但是她本身没有多高的出身,也没有多少吸引皇帝的本钱,很快便被皇帝遗忘,好在谁也不敢接手那个不知道能不能养大的公主,她得以抚养公主,内务府哪怕看在公主的份上,也不会过于苛待了她。

    徒景年如今不过是跟着皇后学一些启蒙的书籍,背地里面皇后还让嬷嬷告诉他一些朝堂上的大臣勋贵还有宗室的一些事情。皇帝对现阶段唯一的儿子也比较有耐心,对他也很是关心,加上皇后的调和,父子两个也算是一片温情。

    徒景年虚岁五岁那年,满打满算周岁也就是不到三岁,皇后再次有孕。

    作者有话要说:

    ☆、进学

    进学

    当今皇帝承庆帝子嗣不丰,一直以来颇有人在私底下嚼舌根,如今皇后再度有孕,不管日后如何,嫡子嫡女总是不嫌多的。因此,承庆帝自然很是高兴,流水一般的赏赐往皇后的永宁宫而去,平常心情也很高兴。

    徒景年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他当年也不是独生子女,家里还是有个妹妹的,只是后来他在大西部,妹妹嫁在了京城,大家往来少了,感情便淡了,小时候两人还是兄妹情深的。在皇家,有个嫡亲的兄弟也不是什么坏事,就看你怎么办了!

    徒景年已经开始进学了,因为目前皇宫里的皇子只有他一个,本朝也没有让宗室子弟一起读书的习惯,除非是作为皇子伴读,问题是,本朝对宗室还是颇为优容的,谁家愿意让自家的宝贝儿子进宫做伴读,给皇子做垫背呢,何况,伴读还容易牵扯到夺嫡的事情,作为宗室,一辈子富贵已经是稳稳的,就算站队站对了,上头也不会给你封个一字并肩王坐坐,因此,犯不着冒这么大风险。所以,承庆帝直接大笔一挥,直接抽调了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侍讲学士,还有国子监祭酒等,加起来足有十几个人,算是将这一代宫学的师资架子搭了起来,不过学生暂时只有徒景年一个就是了。

    虽说只有徒景年一个学生,但是徒景年乃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这在儒家看来,那就是标准的继承人了,问题是,他身在皇家。皇室虽说有着天下人难以想象的权势富贵,但是,哪怕外面标榜得再花团锦簇,实际上是世界上最不讲规矩的人家。比如说承庆帝,承庆帝自己就不是什么嫡子,他生母即便被追封了皇后乃至皇太后,实际上活着的时候不过是个昭容,出身也不算高,其父坐到最高的位置也不过是个五品的知州,往上数三代,不过是个土财主。当然了,自从北宋之后,中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世家了,除了一直作为衍圣公的孔家,其他的人家真正算起来,几代之前出身都差不多。便是皇室,大晋开国之前也就是土里刨食的泥腿子,前朝大乱的时候,被裹挟着造反,偏偏太祖他老人家运气胆略都不缺,哪怕大字不识一个,照样取了天下。

    大晋开国已经差不多百年了,到了承庆帝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但是,几代下来,围绕着皇位,折腾出来的事情已经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家。承庆帝出身不高,其生母过世得也比较早,承庆帝运气比较好的是,先帝儿子不多,加起来也就是四个,除了贵妃所出的二皇子之外,大家出身相差也不是很大,尤其后来承庆帝被淑妃养在了身边,在出身上算是差不多扯平了。兄弟四个里面,大皇子占了长子的名头,但是外家因为扯上了科举舞弊案,能干的差不多被杀光了,剩下的也被流放,在朝中没什么势力,后来还在一次打猎的时候,被人捣鬼,遇上了饿得发慌的老虎,虽然最终逃出了生天,但是却摔断了腿,后来也不知道找的什么大夫,直接瘸掉了。二皇子最受宠,但是却因为嚣张跋扈,即便先帝偏爱,最终还是黯然退场了,承庆帝行三,在跟几个兄弟斗智斗勇之后,最终被推上了皇位。而几个兄弟里面,除了老大被封了宁王之外,老二在承庆帝登基之后不久,就郁郁而终,老四跟他斗得最久,结果前几年的时候,就被承庆帝抓到了小辫子,削了爵位,一个皇子,最终不过被封了个辅国公,如今只得破罐破摔,干脆蒙头待在府里面生孩子,这些年一直被太多的侍妾孩子带来的财政问题所困扰。

    承庆帝虽说年纪不算大,如今也不过二十六七岁,但是前二十年就在跟自己的兄弟斗,跟自己的父皇斗,登基之后又在跟臣子斗,权利欲还是很强的,因此,哪怕有了嫡长子,也觉得一时半会儿看不出好坏来,并不想立太子,下面的人这会儿自然也不会不开眼提什么储君的事情,毕竟承庆帝还年轻,这会儿朝廷上下也没什么大事,立太子的事情缓一缓也没什么。不过,这会儿给徒景年挑选先生,然后还有伴读,还是让很多人蠢蠢欲动起来。

    皇后却也干脆,即便娘家过来说是要让自己的侄子给儿子做伴读也不置可否,回头就告诉了承庆帝,承庆帝琢磨了一下,很快将徒景年伴读的人选给圈了出来,一个就是徒景年的表兄苏煜,一个是阳平大长公主的次子曹矩。苏家出了个皇后,又有徒景年这个嫡长子,几乎是妥妥地站在皇后这一派了,就算他们拍着胸脯说自己只忠于圣上,只怕相信的人也没几个,其中自然不包括皇帝。而阳平大长公主是承庆帝的妹妹,当年也颇得先帝宠爱,不过却是个很知道进退的人,跟承庆帝关系也不错,在承庆帝登基的过程中,她和曹家也帮了不少忙。因此,承庆帝登基之后,不光第一个册封了大长公主,还给了阳平大长公主的长子一个可以世袭三代的子爵的爵位,又封了她长女为琳琅郡主,算起来是宗室这一代领头的人物了。阳平大长公主一向识时务,也不用担心她急着站队。

    皇后对此也比较满意,不说阳平大长公主和曹家如何,苏家本身就不是什么小门小户,苏家前朝的时候就已经为官好几代,本朝开国那会儿因为是降臣被打压了一阵,但是苏家诗礼传家,几乎每代都有人科举入仕,又有姻亲故旧互相提携,等到了先帝的时候,即便不是什么顶级的家族,在朝野内外都有了说话的分量,因此,在先帝开始看重承庆帝之后,便下旨将苏家二房嫡长女赐婚给了当时还是肃王的承庆帝为王妃。承庆帝登基之后,皇后之父苏牧就主动告老,辞去了户部尚书的位置,顶着个承恩公的爵位在家含饴弄孙,这样反而得了承庆帝的好感,对皇后的兄弟和堂兄弟时有加恩之举。因此,苏家在朝中的实力并没有真正受到多少损失。皇后也听说过苏煜,虽说才七岁,但是却是苏牧亲自启蒙,听说是个很是聪明伶俐的孩子,而且并不傲慢张扬,行事颇有章法,有这样的表兄在一边提点着,对徒景年自然没有坏处。

    作者有话要说:

    ☆、耳熟的名字

    哪怕是披着皇室嫡长子,很可能成为太子的光环,但是在人们眼里,徒景年依旧是个刚刚才到开蒙年纪的孩子,徒景年在宫学里表现得并不坏,当然,也没达到那种天才的水准,就是普通的聪明。但是徒景年却表现出了孩子难得的自制力和毅力,让几个原本有些忐忑的先生松了口气。

    而过来做伴读的苏煜和曹矩,应该在家里面也是被家人嘱咐过的,看着也不是什么骄纵之人,徒景年对他们并不真的颐指气使,真的当成伺候他的人使唤,毕竟苏煜和曹矩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他的表兄,因此,徒景年对他们很是亲近。他本来就不是什么低情商的人,这会儿跟两个最大不过七八岁的小屁孩套交情,自然是一套一个准,很快三个人就亲亲热热混在一起,几乎无话不谈了。

    而相应的,徒景年也开始更了解朝中的一些事情。之前苏皇后会时不时告诉他一些,但是一般都教的比较含糊,往往就是在教百家姓的时候,告诉他,哪个官员姓赵,家里怎么样云云。而且苏皇后一向摆出了一副不干涉朝政的样子,朝中的事情知道得也不是非常清楚,每年能够见到的外命妇也就那么多,而且一般都是集中起来磕个头,她再酌情按照其家族的官职赏赐就行了。

    但是皇后身在后宫,能知道多少事情,内宫与外面不可私通,皇后便是想要见见家人,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说当初皇后生徒景年的时候,平常得趁着三节两寿之类的时候,而那个时候,外命妇也一块儿过来了,接见了外命妇,留给自己跟家人说私房话的时间也就没多少了,顶多互相问个好,然后就来不及说什么了。外面那些官员究竟是能干还是尸位素餐,官声如何,立场如何,那是一概不知的。

    如今徒景年进了学,先生自然不会没事说这个,尤其这些人不管自己什么品性,但是要教学生,尤其还是个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皇帝的学生的时候,自然是希望学生学得无比高大上,最好什么阴私之类的都不感兴趣,来个圣天子垂拱而治那就最好不过了。皇帝和臣子之间从来不是简单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两者之间其实属于那种互相竞争的关系,起码改朝换代了,皇族一般要被斩草除根,臣子却可以左右逢源,投降是识时务,回家也是有臣节。历史上明朝那会儿有臣子能直接跟皇帝说,你尽管在后宫里面吃喝玩乐睡女人就行了,国家大事,有我们这些大臣呢!当然,本朝虽说不至于到了这个地步,但是,不管哪朝哪代,臣子的想法都是一个样,希望君主仁慈,不是个喜欢什么事都插手的人,当然,也不能太昏庸,弄得臣子也难做什么的。因此,哪怕是启蒙,几个先生也能够将《三字经》、《诗经》什么的掰出各种高大上的意思来,至于实际情况怎么样,他们是一概不讲的。

    好在徒景年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哪怕生活在几百年后科技比较发达的世界,徒景年也不是真的只知道研究的人物,他以前那个研究所因为保密之类的缘故,位置就在大西南,附近差不多是有名的穷山僻壤,贫困县是大把大把的抓,徒景年上辈子的老婆就是他在一次露天实验的时候,遇到的一个支教的大学生。而且那时候网络发达,网上什么信息都有,民生之类的东西,自古以来其实问题都差不多,只不过古代生产力低下,也没有什么社会福利,阶级森严,而显得比较明显罢了。

    他这会儿自然也不管这些事情,只是在下课之后,跟苏煜曹矩闲聊,问问宫外的一些事情,两人自然乐得将自己知道得一些事情告诉他。开始的时候,两人说的最多的还是自家和自家亲戚之间的事情,很快,尤其是苏煜那边,估摸着是苏家那边发现了徒景年的想法,开始借着苏煜的口,将外面的一些事情慢慢告诉徒景年。

    然后徒景年听到了几个似乎听说过的名字,最熟悉的一个名字是荣国公贾代善,宁国公贾代化,如果只有一个名字,徒景年还能当做是巧合,两个名字,又是堂兄弟,又被封了国公,这自然唤醒了徒景年的记忆。

    之前也说过,徒景年上辈子的母亲出身书香之家,传统文学熏陶出来的人,87版红楼梦出来那会儿,徒景年还被他母亲拉着在一边陪看呢,这两个名字自然不陌生。

    然后徒景年就有些抑郁了,红楼梦里面很多东西都语焉不详,但是一大堆靠这玩意为生的各种红学家却有个共同的推测,那就是这里面牵扯到了储位的更迭之类的问题,起码,徒景年这个人,如果按照红楼梦里面的说法的话,那么就是标准的炮灰型人物,应该就是里面就提到了一次的说是坏了事的义忠亲王。徒景年脸上若无其事,心中却在暗骂,还不如什么都不知道呢,这下知道了,反而有了些顾忌,稍微调整了一下心态,徒景年继续跟苏煜曹矩两人说起话来。

    作者有话要说:

    ☆、甄氏入宫

    徒景年那点小心思很快就被自己压了下来,这种事情本就多想无益,作为嫡长子,占据了礼法上的优势,若是不能登上皇位,将来只怕想有个善终都难。何况,徒景年本来就不是什么认命的人,这天底下也没有真正一成不变的事情,从他到了这里开始,一切便已经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