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策行三国在线阅读 - 第83节

第83节

    杜畿一提醒,孙策没话说了。商量之后,决定由周瑜率领一万人赶往鲁阳协助孙坚,孙策留在宛城,迎战徐荣。孙策原本计划由杜畿去代替舒邵,现在也没必要了,便请杜畿暂任宛令,协助阎象。按他的本意,杜畿比阎象更合适做南阳太守,但阎象是袁术旧臣,对他也很支持,刚做了两天南阳太守就换人会引起猜疑,用这个办法过渡一下,先让杜畿发挥作用再说。

    阎象正头疼,多了个助手,还是乡党,自然很满意。

    杜畿走马上任,先提了一个建议。董卓乱政,先是祸乱洛阳,随后又祸乱关中,这两年有不少人从洛阳、关中逃难到南阳,有一部分人就在宛城。这些人没有了家产,随身带的财物也很快用光了,现在饥寒交迫。如果能将他们集结起来,给予一定的接济,他们一定会感激孙策,愿意协助孙策守城。

    孙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直以来,他只注意到南阳的战略地位,却忘了南阳的战略地位带来的另一个福利:南阳四通八达,关中、洛阳、山东逃难的人往往会首选南阳,这是一个人才会聚之地。南阳世家不鸟他,这些人愿意和他合作啊。就算他们曾经是世家豪强,现在背井离乡,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能那么傲气。只要他愿意接纳,肯定有人愿意投奔的。杜畿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来说去,人和人还是有差距的啊,阎象辅佐袁术这么久,居然连这一点都没想到,可见他能力一般,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功绩,不是袁术坑他,而是他就这水平。什么人玩什么鸟,什么君配什么臣,他要是像荀彧那么厉害,也未必看得上袁术。

    现在他当家作主了,自然也要提升一下层次,不能把目光局限在袁术的旧部中,也不能仅仅盯着南阳本地人,要尽可能的挖掘流寓人士这个金矿。

    “阎府君,杜伯侯,这件事就委托你们去办。”

    阎象和杜畿躬身领命。

    孙策和杜畿一见如故。说完了正事,又聊起了世家的事。对这个问题,杜畿与孙策很有共同语言。他家传法家学问,抑制豪强向来是法家的既定方针。对孙策整治南阳豪强,他举双手赞同,出了不少主意。两人说得投机,不仅阎象、张勋插不上嘴,就连周瑜都有些跟不上节奏。

    最后孙策一拍手,拽出荆州刺史的官印,塞到杜畿的手里。“杜伯侯,你别做宛令了,改做荆州刺史吧,先拿这南阳的豪强练练手,将来再整治荆州各郡的,务必要把他们收拾得服服贴贴。”

    阎象、张勋目瞪口呆。这也太夸张了吧,这么着就荆州刺史了?虽说按照官制,宛是大县,县令俸禄千石,荆州刺史却只有六百石,但眼下是什么情况,刺史早就不仅仅是监察官了,这是一州长官啊,权力不知道要比一个县令大几倍,连太守都能管。孙策还真是舍得给啊,初次见面,几句话的功夫就是宛令,再几句话,又成荆州刺史了。

    杜畿也很意外,捧着官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周瑜却很淡定,拍拍杜畿的肩膀。“杜伯侯,如何?我就说孙将军非常人,你一定不会后悔的,风云俱会,是龙是鱼,就看你自己的了。”

    杜畿低下头,沉默片刻,慢慢将印绶收入怀中,向孙策缓缓一拜。

    “喏!”

    ……

    尹姁一夜未归,孙策一觉睡到天亮,习惯性地黎明即起,与义从一起晨练。武功是乱世中的保命手段,他不敢有任何偷懒。之前的三百义从损失殆尽,现在这些九成是新选的,原本的底子都不错,但离他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要想尽快恢复之前的实力,严格的专业化训练必不可少。

    在这方面,孙策只有概念,真正有实践经验的是首推邓展。武学大家和高手的区别就在于其理论的完整性。典韦的武功没话说,但是他训练手下的水平就不怎么样,只知道傻练,邓展却不同,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练什么,又该保持什么样的强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高手,而是一个专业教练。

    之前的义从营就是邓展帮助训练出来的,包括典韦、林风等人在内都受益匪浅,现在他们又按照那一套训练教程来训练这些新选出来的义从。与孙策并肩血战后幸存的三十多余义从都升了官,有的做了队长,有的做了屯长,更多的做了什长。

    他们是义从营的筋骨,代表着义从营的传统。孙策不放弃他们任何一个人,战死的有丰厚抚恤,抚养子女直到成年,伤残的也不放弃,安排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哪怕是失去了劳动力也养起来,确保他们衣食无忧。废了一条手臂的北斗枫现在就是讲武堂的教头,负责讲武堂新兵的体能训练,领着校尉的俸禄,地位仅次于讲武堂祭酒尹端。

    有这样的保障,义从营训练非常刻苦,技战术水平提升得非常快,精神面貌一天一个样。

    当然,他们的责任心也迅速提高,陌生人想要靠近孙策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训练还没结束,太守府门外就发生了争执,刚刚上任的荆州刺史杜畿因为面生,被当值的两个义从拦住了,即使亮出荆州刺史的官印也进不来。杜畿还好一些,他身边的那个年轻人一下子火了,拔出长剑,和一个义从斗在了一起。

    孙策闻声赶到时,正看到那年轻人一跃向前,长剑直刺义从咽喉,义从夷然不惧,手中千军破横扫,竟是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法。年轻人被迫无奈,收剑格挡,“啪”的一声,长剑被劈为两截,人也飞出去四五步远,仰面朝天的倒在地上。

    他翻身跃起,扯去头上的进贤冠,大叫道:“再来!”

    杜畿看到孙策走来,连忙拽住了他。“元直,不可放肆,快来拜见将军。”

    第221章 徐庶

    义从收刀,向孙策行礼。

    孙策说道:“这是新任荆州刺史杜君伯侯,以后他带人来,不管什么时候,立刻通报。”

    “喏。”义从大声应喏,退在一旁。

    杜畿上前见礼,又将年轻人拉了过来。“将军,这是颍川长社人徐庶徐元直,不仅剑术好,而且腹有甲兵。闻说将军招引贤才,他自荐求试……”

    杜畿话音未落,徐庶拱了拱手,哼了一声:“骄兵悍将,不足以成大事,徐某不愿与之同列。告辞!”转身就走。杜畿苦笑,只得向孙策拱手谢罪。

    孙策也有些哭笑不得。这混蛋脾气不小啊,哪像一个谋士,简直是一个混混。你也不看看你混成什么样子,大冬天的连件絮袄都没有,还拽得二五八万似的。他摆摆手,示意杜畿不要介意,扬声道:“徐元直,你应该也见过不少人了,除了我,还有谁能入你的法眼?怎么着,读了几本书,穿上儒衫,你以为你就是读书人了?”

    徐庶突然停住,转身看着孙策,眼神疑惑。“我们……见过?”

    “行啦,学艺不精就学艺不精,不要说什么骄兵悍将。话又说回来,你没被他一刀砍死,还能活蹦乱跳的,这剑术也算过得去啦。我说,要一起吃早饭吗?”

    徐庶懵了,不知道该怎么接孙策的话,这场面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之内。杜畿已经见识过孙策的不循常理,走过去将徐庶拉了过来。“走吧,不管为不为将军效力,先混一顿早饭再说。”过了一会儿,又加了一句:“吃饱了,有了力气,再打一回,说不定能赢。”

    徐庶顿时满脸通红,讪讪地干笑了两声。

    孙策回到堂上,早饭已经摆好了,一大碗粥,几块面饼,一碟芥菜,一碟豆酱。义从们也吃一样的,只不过是在走廊上,十人一桶,管饱,两人另加两片烤肉。他们训练任务很重,不吃饱,体力跟不上。

    徐庶闻到肉香味,却没看到肉,眼睛扫了一圈,这才知道义从们吃得比他还好。他瞪了孙策一眼。“将军是舍不得,还是故意示俭邀名?”

    孙策端起粥碗,瞥了他一眼。“我又没说一定会留下你,有必要做给你看?”

    徐庶愣了一下,梗着脖子。“我也要吃肉。”

    孙策也愣了一下,见过脸皮厚的,但是还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居然要肉吃。这徐庶果然不是普通人。他点点头,示意一旁侍候的义从给徐庶两块肉。那义从一脸鄙视地看着徐庶,端着烤肉盘子走了过来,正准备夹两片给他,徐庶突然出手抢过盘子。义从大怒,举起手里的夹子就要打,却被孙策拦住了。

    “让他吃吧。待会儿他要是说不出个道道来,就把他吃下去的全打出来。”

    徐庶看了孙策一眼,冷笑一声,将烤肉盘子放在面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杜畿看在眼里,也不说话,几口将粥喝完,一抹嘴。“将军,我先去了。”

    孙策示意他自便。杜畿仕途蹉跎十年,一直未能施展胸中抱负,如今新官上任,自然要好好的烧几把火,推荐徐庶这种事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重点。杜畿走了,孙策一边喝着粥,一边打量着徐庶。徐庶穿得很单薄,也很瘦,但眼神很凶,戾气很足。他一边大口吃肉,一边狠狠地回瞪着孙策。吃完之后,他用袖子抹抹嘴,推开碗筷,站了起来。

    “再来打过。”

    孙策笑笑,没理他,慢条斯理的将粥喝完,放下碗筷,思索片刻。“你想带兵,还是做官?想带兵,我眼下就有一个很危险的任务,能不能活着回来,不保证。想做官,宛令正空着,你可以先试几天。”

    徐庶很意外。“不试了?”

    “相马不如赛马。”孙策耸耸肩,很坦然。“而且我也玩不了月旦评那些花活。”

    徐庶盯着孙策看了一会。“我想带兵,你说吧,要我干什么?”

    “去武关。我友情提醒,西凉兵已经进入南阳,你随时有可能和他们遇上,能不能活着走到武关,武关又是什么情况,我一概不清楚,全要靠你自己去打探。如果你能活着到武关,而武关又在桥将军的手里,你就请桥将军传个消息回来,你自己留在他身边帮他。”

    “如果我死了呢,你怎么知道武关的情况?”

    孙策笑笑。“如果你死了,武关差不多也保不住了。”

    徐庶眼神微缩,随即也笑了。他拱拱手。“行,请将军赐一口刀剑,我的剑刚才被你的部下击断了,无物防身,难以自保,怕是很难活着走到武关。”

    孙策解下腰间的拍髀,扔了过去。“就用这个吧,虽然样式一般,却是襄阳蔡家所造新刀,刀锋够利,刀身够韧,倒是和你有几分相似。见到桥将军,你把这口刀给他看,他就知道你是我派去的。”

    徐庶接过拍髀插在腰带中,转身就要走。孙策叫住了他,让庞统拿过一套新的冬衣,又拿了一些钱和干粮交给徐庶。徐庶接过,拱拱手,扬长而去。

    庞统一直在旁边看着,但什么也没说,直到徐庶出了门,他才说道:“将军,这徐庶能完成任务吗?”

    “这是他自己选的。”孙策说道。他不知道徐庶能不能活着到武关,但他相信徐庶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能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和手执千军破的义从打成平手,他的武艺不错。流亡那么多年,他的求生本领应该比普通的斥候还要强,而他的智商明显也高于普通士卒。智勇双全,又有建功立业的冲劲,他有足够的动机激发潜能,完成任务。如果他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那也没几个人能完成了。

    “不是,我是担心他影响将军的部署。”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就当武关已经落在徐荣的手上。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元,我们要把徐荣引到宛城来,你帮我写封战书给徐荣。”

    孙策叹了一口气,沉默片刻。“我要向他挑战。”又在心里道,我要向自己的极限挑战。

    第222章 一目了然

    熊耳山北麓。

    曹操趴在一块巨石后面,看着远处纵马奔驰的羌胡兵,忧心冲冲。他翻山越岭,好容易翻过熊耳山,本以为苦难的征程即将结束,只要走进洛阳城,走进朱儁的大营,就算不能立刻得到重用,至少也能吃上一口热饭,洗个热水澡,洗掉这一身的尘土和晦气,没想到扑面而来的却是更大的晦气。

    随即可见的羌胡兵,随处可见的尸体,都在说明一件事,洛阳再一次被董卓的部下攻陷了,朱儁是不是还活着,只有天知道。

    “孟德,怎么样?”夏侯惇挣扎着爬了过来。虽然一路上用了不少药,还找人替他清理了伤口,但他的左眼还是溃烂了,经常烧得人事不省,满嘴胡话。但他就像一块石头,怎么也不肯倒下,奇迹般的坚持到了现在。

    曹操看看夏侯惇,忽然为自己的沮丧感到羞耻。夏侯惇伤成这样都没有叫一声苦,他又什么资格放弃。

    “情况不太好,到处都是西凉兵,洛阳是去不成了。”

    夏侯惇咬着牙,爬上石头,和曹操并肩而卧。他抬起袖子擦了擦伤眼,一块带着脓液的血沾在袖角上,一只白色的蛆在里面拱动。他很淡然地看了看,在石头上蹭掉脓血,将蛆虫碾死。

    “那是……牛辅的人马吗?他怎么到了这里?”

    曹操惊讶地看看夏侯惇。“你能看到那么远的旗帜,认出牛辅的战旗?”

    “远吗?”夏侯惇突然笑了一声:“我现在分不清远近。”

    曹操鼻子一酸,扭过头,不让夏侯惇看到湿润的眼眶。夏侯惇看了他一眼,笑道:“孟德,我昨天梦见妙才了,还和他合唱了一曲《战城南》,他还是那样,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转身的时候不能太快,要不然脑袋会掉下来。我呢,也得小心一点,时常挡着眼睛,防止有野鸟来啄腐肉,把我这儿当东厨。”

    “元让,别说了。”曹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有什么关系。”夏侯惇笑了。“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好男儿决胜疆场,马革裹尸,此生无憾。我只是觉得可惜,西凉兵两路夹击南阳,孙策怕是难逃一劫,以后再没机会和他较量了。”

    曹操一声叹息。“是我慌了,早知道董卓派两路大军夹击南阳,就算孙策的抛石机将城墙砸烂,我也不能退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我被他的抛石机吓着了,白白便宜了他。”

    不远处的戏志才突然说道:“将军,退是为了进。如果不退,你就死在宛城了,哪有机会看到这些?”

    曹操苦笑。“可是我现在还能去哪儿?洛阳已经落入牛辅之手,我总不能去投董卓吧。”

    戏志才站起身,甩甩袖子。“自然不投董卓,那是个将死之人。我们去长安,助天子一臂之力。”

    “去长安?”曹仁叫了起来。

    曹操却眉毛微耸,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没错,为了区区一个孙策,何至于精锐尽出,这不是董卓的本意,是有人调虎离山,难道是王子师?”他突然一拍手,笑道:“怪不得呢,我说他那样的君子怎么会屈身侍贼,原来他这是要效李陵故计啊。”

    戏志才看了曹操一眼,微微一笑。“将军与王子师是故交,难道不想去帮他?”

    “当然要去。”曹操站了起来,向山坡下走去。“若他如我所想,我们就帮他。若他甘心从贼,莫怪我不顾旧情,为国除贼。拼了这性命,也不能让他自毁名节。”

    ……

    杜畿一见而为荆州刺史,虽然这荆州刺史的政令还出不了宛县,但杜畿的见用却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随着阎象安排人接济安顿流寓南阳的人士,又有人通过不同的渠道或自荐,或引荐,出现在孙策面前。其中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比如杜袭、赵俨,更多的不知名,但他们大多有个共同特点:门第都不高。

    杜袭、赵俨都是颍川人,杜袭的曾祖、祖父有名,官至太守,但杜袭的父亲却是白身,可见其祖父为官时间也不长,连质任的福利都没赚到。赵俨少年成名,与陈群、辛毗并称,但双方家世相去甚远,辛毗追随袁绍去了河北,陈群随父亲陈纪去了长安,赵俨、杜袭只能逃难到南阳。

    如果没有同乡荀彧的推荐,他们俩能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又有留下什么样的记载,还真的不好说。

    现在曹操被孙策打得像丧家之犬,王佐之才荀彧自己还没找到主公,杜袭、赵俨就更指望不上了。得知孙策礼贤下士,不拘一格,他们也欣然而至。杜袭的曾祖杜安做过宛令,孙策就让他补了宛令空缺。赵俨性格比较强硬,孙策就让他做了军正,专管军纪,严查各营不法之事。

    其他人士因才施任,各得其所。

    人数不多,特别是没看到重量级的人物,孙策却还是很知足。有些事不是他振臂一呼就能做到的。这不仅仅是家世的影响。袁术的家世好不好?这些人明明就在南阳,就是不鸟他。说白了,除了实力雄厚的世家大族有资格保持中立观望甚至想捞一票大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还是要投靠别人,选不选你,首先要看你有没有投资价值,家世只是参考标准之一。

    袁术就属于没有投资价值一类的垃圾股,所以有本事的人都离他远远的,不想跟着他倒霉。他孙策要想吸引更有份量的人才,就要让人看到他的潜力。曹操名声也不好,最后能吸引到荀彧,还不是靠他自身的素质和战绩?

    孙策相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等他击败徐荣,真正控制了南阳,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才来投奔他。饭要一口口的吃,事要一件件的办,急不来。

    在将宛城的日常事务交给阎象、杜袭、杜畿等人负责后,他一门心思的投入战事的准备。白天练兵备战,晚上听取诸将的事务报告,分析战情。

    一晃数日,文聘再次送来消息:五千并凉步骑到达郦城,领兵的将领是中郎将段煨、校尉张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