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
什么叫不急着用?小秋心里滑过一丝不舒服,却还是道:“我弟弟四岁多了,再不买回去,他就该骑不了了。” 一听这话,两个售货员又交换了一下目光,同时换了一副嘴脸,那个面面团脸道:“这车子是新产品,你没细看吧,你看这里,它的车把和座椅都能调节一下,能骑到七八岁没问题呢。”她脸上的笑收了些,看着反而舒服了不少。 一看这个改进,小秋更满意了。这样买回去,小冬和成贵都能骑……小夏个子还没开张,又偏瘦,应该也能骑一骑,就是腿蜷着可能不太舒服。 不再多话,小秋当即决定买了辆儿童车,付了五张工业票二十六块钱。钱是她自己的,工业票却是郑秋实的。她虽然落了京城户口,却只有商品粮和副食票布票这些,工业票、烟票、糖票却是没有的。 见小秋毫不含糊地买了儿童车,两个售货员更没话说,走到柜台旁开了小票,并小秋拿出来的钱钞和工业票一并挂在头顶的夹子上,嗖的一声,钱票从头顶的一根铁丝上飞到收银台那边去,片刻功夫后,找零的钱票之类又嗖的一声飞回来。然后,售货员将收讫票据递给小秋,又对她说:“去一楼西北角那边领车子。” 原来,这里的车子摆着只是展示的样品,买的商品需要顾客去一楼的仓库自提。那边不但给提货,若是需要,加五毛钱一块钱不等,还负责把顾客买的自行车、缝纫机等安装好。 小秋倒是没急着下楼提车,又与吴戈秦戎一起去看大自行车。 走过去,吴戈就指着一辆二六自行车给她看:“给你买这辆!” 不用吴戈指点,小秋也看到了凤凰牌二六自行车,它摆在最显眼处,平把斜梁,湖蓝色烤漆,比那些黑漆二八大杠漂亮许多。因为它比传统的二八大杠小巧轻便,所以又有了个形象的称谓‘小凤凰’。 一看这辆小凤凰,小秋也看中了。斜梁方便上下,尺寸较小的车架让她不至于够不着车蹬子,搬动的时候也不至于太吃力。 所以,她很爽快地笑着应了:“成,就它了。” 吴戈伸手准备从口袋里掏钱,却被小秋抬手按住,“我自己付!” 吴戈和秦戎见小秋坚持,也就不勉强。反正,他们也知道小秋手里有钱,买辆自行车还轻松。 见小秋眼睛不眨地又买了一辆自行车,让两个售货员都自觉看走了眼。 这种女式自行车因为看着‘太女气’,老爷们骑不太像样,漂亮是漂亮,却是看得多买的少。这会儿主要还是卖二八大杠,男同志女同志都能骑,而且吃重能带人能驮东西。另外一个原因是‘二六小凤凰’186元,二八大杠148168元,贵着几十块钱呢。要知道,这会儿许多工人干了一辈子,却也只能领三十几四十块钱工资呢。 这一回两个售货员简直无话可说,服务那叫一个周到,走路都脚底生风的。 开票付钱,下了楼,他们提了小冬的儿童车和小秋的坤车。不过,只让库管人员给插了小秋的车子,小冬的儿童车却没有组装,直接带着包装送到邮局里,给小冬邮回去了。 买自行车的旁边就是电视机洗衣机风扇这些家用电器,吴戈问小秋要不要买一台电视机回去,被小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看惯了大屏幕led屏,如今卖的九英寸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实在让她提不起兴致来。她早就想好了,第一个要买的电器就是洗衣机。 不过,现在她不好一下子拿出太多钱来,等生意步入正轨,有了结余,她再买不迟。好在,入冬还早,她只要赶在下雪之前买回去就行了。主要是冬季洗衣服水太冰了。 打发吴戈和秦戎去一楼仓库提自行车的工夫,小秋去了一趟成衣柜台,给宋秀莲买了一件淡米色小樱花图案的衬衫,给小夏小冬成贵各买了一件开司米毛衣,小夏是红色,小冬成贵是海军蓝,还是海魂衫的款式。为了搭配这件毛衣,小秋还特意去帽子柜台买了一顶仿海军军帽。没看见姥姥姥爷和老爹穿着合适的成衣,小秋索性又去布匹柜台买了几块布料,邮回去让宋秀莲做去。这些东西打成包,正好与小冬的儿童车一起寄回去。 第三百二十四章 等她买完东西去一楼与吴戈秦戎会合,崭新的‘小凤凰’已经组装好了,轻巧地停在那里,吸引了好几个人在那里驻足围观。 吴戈眼尖,看见小秋从楼上下来,立刻朝她挥手道:“小秋快来,你看看这车子多漂亮啊!” 买了新自行车,小秋也高兴,但远没有吴戈秦戎两个笑得那么傻。而且,她实在不想被那么多人围观,连忙答应着,催促吴戈推了自行车离开了百货大楼。 骑了新自行车,走在路上的回头率也超高,被人的目光追逐注视着,小秋不自禁地也有些飘飘然起来,只觉得两翼生风的,自豪和骄傲噌噌飞涨,隐隐有爆棚的趋势! 倒是吴戈,在短暂的兴奋喜悦之后,待看着小秋自己骑着自行车,熟练地穿行在人流自行车流之中后,渐渐地有些笑不出来了。 他突然有些后悔,不该鼓动着小秋买车了。若是小秋不买车,那么以后出门,她都仍旧坐在他的车后座上,可如今…… 到底是考过本,买过汽车的人,小秋对一辆自行车的热情很快也就散了,于是,在心里默默地合计起,买洗衣机所用的50张工业券,要去黑市卖多少大米白面花生油呢? 走到一个路口处,小秋没有停留,径直穿过去,往回家的方向去了。 吴戈和秦戎却向左转了个弯儿,走了几步,才发现小秋没跟上来,连忙折回去找,等追上小秋,她居然已经快到卷棚胡同口了。 “哎,不说带你去下馆子么?”吴戈累的气喘吁吁地,大声嚷嚷着。 小秋愣怔怔回过神来,失笑着摇摇头:“算了,既然快到家了,咱们干脆回家吃吧。你不是要茄子蒸包么,这会儿回去还来得及。” 已经快到家了,再说,吴戈和秦戎对下馆子还真谈不上热衷,相对的,他们更愿意吃小秋做的饭食,每回都让他们不自觉地吃到撑。 而且,小秋说专门为他做茄子蒸包呢,吴戈自然不会反对。 当然,回家前,他们先去了一趟街角的邮局,把给小冬的童车,给家里人买的衣裳布料点心糖果等等,打了包寄回去。 一进邮电局,小秋还没看见呢,就有人从柜台里头跟她打招呼:“小秋,你怎么来了?……哦,是给家里寄东西吧?” “张阿姨。”小秋抬眼见是邻居张丽,于是也笑着叫人,“嗯,我给弟弟买了辆童车寄回去。张阿姨,你不是说在总局上班的,什么时候调到这边来了?” “调过来没几天。”张丽一边说着,一边走出来,接过吴戈秦戎手中的包裹,拿到柜台里边去称重,一边道,“离家近些,方便些。” 也是,小东的爸爸在铁路上班,跟车出去一趟就是三四天,家里小梅小东姐弟俩都不大,张阿姨离家近些也方便照料。 说着话,张丽将包裹称重,又主动拿出一片旧的打包布来,对小秋道:“你这口袋只有一层,我再给你封一层布,这布不好看,却是棉花打包用的,厚实得很,一般磨不破。” 小秋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连声谢了,却没用张丽动手,而是自己借了针线,将包裹严实实地缝好。 交了钱,告别张丽,从邮电局出来,他们没再去别处,径直回了家。 已经十一点了,赶着中午吃上蒸包,吴戈和秦戎少不得也被小秋指使着一块忙乎起来。 吴戈削茄子皮儿切成丁子,秦戎剥大葱剁碎,小秋自己则去揉面——好在,她本来就准备蒸馒头,一早就发了面,这会儿正好发起来。她只需揉一揉,就能做成剂子包包子了。 三个人同时下手自然快,小秋揉好面团的时候,吴戈和秦戎也把茄子大葱都切丁剁碎了,把吊在井里的肉也拿了出来。小秋调好馅儿,然后就开始擀皮儿包包子。蒸包比饺子快得多,不到十二点,包子已经饧好了装进锅里开了火。 然后三人又分工合作,吴戈秦戎两个剥蒜、捣蒜泥、倒醋碟儿,小秋则通开煤炉子,又做了个黄瓜蛋花汤。 一切准备妥当,碗筷也摆上桌的时候,包子也熟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看着就很好吃的样子。 等端到桌上,吴戈迫不及待伸手抓了一个,一口咬下去,烫的不敢咀嚼,只在嘴里丝丝哈气,手里的包子也左右手不停倒腾着。 小秋看着好笑,连忙递了一只碟子给他,让他把包子放下,再去看他的手指,已经烫的通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