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皇后随手拿了一件银狐斗篷披在身上,道:“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平常这会子你都在批阅奏章,莫不是有什么好事?” 每遇喜事,长泰帝无人可说,都来找她倾诉。 长泰帝脸露笑容,道:“地雷和手掷雷都做出来了,还有炸药包,威力无穷,果然是威力无穷。朕已重赏了那些匠人,并命他们和懂得用这些东西的兵士悄悄赶往北疆,带上炸药地雷所需之物,抵达地点后再行制作,朕已可想象关外的那些鞑子再来掠夺,必定有来无回。” 皇后惊喜道:“当真?” 长泰帝用力点了点头,皇后道:“这么说来,卫若兰真真是立了大功劳。开朝以来,北疆外夷哪一年冬天不来烧杀抢掠?苦了那里的百姓,年年朝不保夕。有了这等制敌利器,不愁将他们赶得远远的,便是让他们臣服也是轻而易举。再好好费些心思,多多地准备所需的材料,供往西南和粤海,也不怕那些小国再来骚扰。” 长泰帝笑道:“朕也是这么想。此时四海尚未平定,朕也无心征战他方,让将士去远方送死,只要不受外夷来犯,便是功德了。” 皇后听了,十分恭维,她就怕长泰帝拥有这样的利器之后,不顾境内尚未安稳便远征四方。虽然说征战周边各个小国,将之纳入版图,乃是千秋伟业之举,但外夷难驯不说,强征入疆域未必心服反易生骚乱,而且无论是什么战事,都会有将士死伤。 一将功成万骨枯,最终能封侯拜相的才有几人,马革裹尸的多是平民出身。 长泰帝眯着眼睛乐了半日,想起来时所见,问道:“你先前在想什么?脸上又是笑,又是懊恼,变来变去十分有趣。从前这时候你都早早睡沉了。” 皇后想了想,将自己和黛玉的对话一一详述,末了叹道:“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当时居然没参透她的话,事后才觉得不对。” 长泰帝听了,不解道:“我怎么没听出什么意思来?只觉得这丫头略有些不懂事,有你护着,又是那样的年轻才俊来求亲,不趁势早早地定下来,等什么?倘或你明儿不喜欢她了,哪有这样的好事轮到她?若不是卫若兰跟我求了婚姻自主之权,我又念着他的功劳,说有人来提亲就说我给他赐婚,不然,早有不少达官显贵抢了他去做女婿。” 皇后瞪了他一眼,道:“果然没参透?” 长泰帝摇头,他天天顾着国家大事,哪里有功夫去猜测一个小丫头的心思。 皇后也想到了此处,与他解答道:“待我细细你说分说明白,你就明白了。事关终身大事,这丫头慎重得很,不像一些闺阁内的女孩儿听说男方根基富贵、人才出众、品貌风流,又有权势,不想着去了解详细心里就愿意了,因而她在我跟前的回答十分迂回。” 说着,皇后感慨道:“到底是没有爹娘的孩子,心思重,想得多,也不愿意让别人做主她的婚姻大事。虽说我疼她,到底不是亲娘,又有君臣之别,心事也无从倾诉。” 长泰帝来了兴致,问道:“那她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我记得林如海的遗言不是这样。” 皇后笑道:“林丫头啊,一则她想着自己是女孩儿,难以做主自己的终身,先有那番话儿,以她父亲做幌子来告诉我,哪怕我是皇后呢,婚姻大事也不能全凭我做主,还得尊重她亡父的遗愿,嫁就得嫁个对她一心一意的人,不然就宁可留在闺阁中,对我尚且如此,更别说她外祖母史太君了。二则这丫头想得深远,旁人只说她不懂得借势而为,就像陛下刚刚都还说了这话,偏她自有傲气,眼前有权势寻得好人家,将来无权势时夫家可还会待她如故?” 因此,黛玉话里才说到了情,她只想因情而嫁,不想借势而为,也露出人之一生,除死无大事的意思,目光长远,心思通透。 长泰帝目瞪口呆,皱眉道:“不对,难道她不知道卫若兰的心思?” 皇后又笑了,说道:“咱们知道卫若兰这一年来的种种动作,不说前儿找什么鸳鸯宝石打首饰,我如今这样的身份,都没见过什么鸳鸯宝石,也不说他怎么托给舅母的。就说秋天里金冠丢了找回来就拿兰花草去谢林丫头,嘿,其中深意谁不明白?我料想聪明如林丫头,也不是没有察觉出来,但是她并不了解卫若兰的为人品性,不敢应承,也不知道卫若兰心意如何,也不可能巴巴儿地自己托人去打听详细,故言行谨慎到了十二分。这样更好,这才是千金小姐的体统。而且,咱们知道卫若兰的心思,她又不知道咱们早就一清二楚,自然矜持,话里话外只说秋围,不说别的,连卫若兰应他父亲收着她的十万两银子她都没提。” 想通这些后,皇后愈加喜欢黛玉了。 起先皇后赏赐嬷嬷宫女太监给黛玉,完全是因长泰帝念着林如海的忠心,作为一国之母她理应有所表示,后来在铁网山召见她,也是因此,觉得她有孝心,见过后就真正喜欢黛玉这个丫头了,实在是玲珑剔透,无人能及,脾气又相投,不是随波逐流之人。 先前有十分喜欢,现在已有十二分喜欢了。 而且,她很确定,黛玉其实也透着一点儿不想出阁的意思,可能是她不想借势而为,也可能是她心有畏惧,至亲如贾家一干人尚且不能依靠,何况外人乎。 当然了,皇后觉得如果有那么一个人符合黛玉所思所想,对她一心一意,对她不离不弃,和她情投意合,她会同意嫁人,毕竟她是至情至性之人,行动举止都甚有勇气,想法和世人有些格格不入,但她不会因为些许畏惧就裹足不前。 长泰帝呵呵一笑,道:“果然是个伶俐丫头,到底是如何生成的玲珑心肠?赶明儿朕该见一见才是。朕记得这丫头自小儿没了母亲,没两年又没了父亲,且一直寄人篱下,就五六岁时上过一年学,你派过去的那些嬷嬷教的也不过是些闺阁礼仪,终究是怎么长成的?连号称晶莹剔透无人能及的皇后娘娘都险些被蒙了过去。” 皇后笑道:“许是天生的罢,天生的心较比干多一窍。” 长泰帝想了想,道:“这么说来,这桩婚事也不是不能成?” 皇后颔首道:“不错,只要卫若兰一心如故,再叫林丫头知道些卫若兰的为人性情,知道卫若兰做的那些事,必然是能成的。” 长泰帝沉思片刻,笑道:“成了倒好,别的都是小事。” 皇后一笑,深知长泰帝的心思。虽然长泰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终究有些担心卫若兰有了得势的岳家,其岳家得知卫若兰手里的东西后,利用卫若兰生事,倒不如顺了卫若兰的心思,结成这门姻缘,反倒更得卫若兰感激。在卫若兰献方时,不知卫若兰的所作所为长泰帝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意外的是卫若兰竟也有心,故而顺水推舟。 也是因为这段想法,才叫长泰帝对待卫若兰和黛玉之事上不拘小节,单叫她把卫若兰狩猎所得的皮子赏给黛玉。若是其他人如此,早就被他批得一无是处了,黛玉倒还好,闺阁女儿不出门未有出格,卫若兰送花寄情的行为到底有些不合时宜。 “既这么着,我就做主了,明儿我再召林丫头进宫,与她细说卫若兰之事,总得叫她清楚卫若兰做了那些事情才好,她不知道,如何明白卫若兰的心意?” 长泰帝点头称是,笑道:“到时候你带她去御花园里赏梅,朕也过去。” 皇后瞅他一眼,问道:“卫若兰也跟着去?哪有侍卫能进后宫里头的道理?快别出这主意了,没的叫人笑话。” 长泰帝一时疏忽,连忙道是。 皇后道:“且等着罢,林丫头才十二岁,急什么?” 长泰帝不觉笑道:“倒是这个话,都还小,没有朕的旨意,凭谁登门求亲都成不了。静孝在你跟前说了那么一篇子的话,可见是个刁钻古怪的,你说的她都不肯应承,更别说其他人了。这丫头倒还记着自己不知卫若兰的人品性情,怎么卫若兰见那么一面便惦记上了?” 皇后道:“我瞧那卫若兰不是傻的,不可能单凭一面就记着了,许有别的缘故也未可知。” 夫妻二人都不知卫若兰手里握着红楼梦及其红学著作若干,早已比世上任何人都了解黛玉的为人,继而一面之缘后方动了心。 想不通其中的缘故,二人就不再多想,然已决定撮合兰玉二人。 长泰帝从皇后宫中出来,瞧着天上落下的雪珠儿,忽然计上心来,御书房里只有几个心腹太监时,他叫来卫若兰,笑问道:“朕听说你母亲舅母托北静太妃上荣国府求亲去了?怎么不来求朕?朕从前可是说过,亲自给你赐婚。” 卫若兰脸上一红,低头道:“陛下日理万机,微臣不敢惊扰。” 长泰帝笑道:“如今不扰我,难道明儿不来求朕?” “陛下开恩!”卫若兰吓了一跳,唯恐长泰帝反悔,将来不给自己赐婚,平添波折,虽然他打算先得黛玉同意,再来请求赐婚。 长泰帝一叹,道:“皇后今儿跟朕念叨,听说了鸳鸯宝石,没福气见到是什么模样。” 卫若兰闻言一呆。 长泰帝打探消息的线人简直是无孔不入,连太上皇宫中都有,别说其他人家里了。跟在长泰帝跟前一年多,加之长泰帝并没有瞒他,卫若兰很清楚自己家中恐怕也有,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没放在心上,这样也能让长泰帝更放心。 不过,听到长泰帝提及鸳鸯宝石,卫若兰顿时苦着脸,他费尽了心思才得到那么两三块鸳鸯宝石,打算送给黛玉的,哪里舍得孝敬长泰帝和皇后。 长泰帝瞧出几分来,只觉得好笑,故意道:“静孝县主的婚事,皇后也能做主。” 听了这句话,卫若兰脱口道:“微臣有一块鸳鸯宝石已经打了首饰,另外两块并没有打磨,倘若皇后娘娘喜欢,微臣愿献一块与娘娘赏玩。”话说得斩钉截铁,其实卫若兰心痛难耐,他本来想自己画花样叫工匠做成首饰的。 长泰帝放声大笑。 卫若兰此时方知长泰帝的顽笑,不知如何反应才好。 跟随长泰帝日久,深知长泰帝喜好找臣子话家常,卫若兰厚颜恭维道:“陛下,事关终身之大事,微臣此后是好是歹,可就全赖陛下了。” 长泰帝笑骂了一句,道:“你想得倒好,人家小姐知道你是谁?有什么好处?” 卫若兰心中一动。 没错,自己通读红楼梦,也有人手打听详细,清楚黛玉的为人性情,了解黛玉的前世今生,明白黛玉的可怜可爱,知道黛玉和红楼梦的不同,可是黛玉对自己却没有任何了解,也不可能因一盆花、几两银子就心动神驰,那样的话,也就不是黛玉了。 经长泰帝一点拨,卫若兰顿时茅塞顿开。 随即,他又发起愁来,黛玉自尊自重,送那么一盆兰草还是借着谢金冠之由,怎么才能叫她知道自己呢?总不能再拿那十万两银子当做理由。 黛玉不知卫若兰的想法,但她在回去的路上亦是柔肠百转。 她一直都知道卫若兰此人,知他是赤诚君子,也曾担忧他在出继后吃苦受罪,他受父亲所托收着那笔银子,事后念着父亲的情分送了调理身子的方子,恐怕比荣国府做得还好些。点点滴滴,皆在心头,随之涌现无数感激之情。 但,因感激而许之终身,非她本意。 谁又知道,受其母亲舅母所托登门提亲是否出自他之本心真意? 素日所看传奇角本中的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而结良缘,宝玉有通灵宝玉,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那一盆清幽之草至今尚在房中,她如何不明白其中深意?但是若仅因一花一草便托付终身,实在是太轻狂了些。 一点清愁浮上眉头,黛玉不自觉地又想到了曾在父亲房中看到的片纸只字。 虽然她不知在那稿子上自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但从偶然所得的葬花词、秋夜风雨夕等诗词中却能看出满纸凄凉,近乎绝望。 如若他确实是那个把稿子交给父亲的人,他可是同情自己? 犹未想通,外头已经有嬷嬷请她下车了。 黛玉按下诸般心思,扶着刘嬷嬷的手踩着凳子下车,不知何时,天降微雪,一股冷风袭来,冻得人打了个哆嗦。刘嬷嬷忙命婆子打伞,自己拢了拢黛玉的风领,理了理昭君套,又将手炉从车里拿下来塞在黛玉怀里,方扶着她先去给贾母请安。 丫鬟打起帘笼时,贾母举目望去,宛若画中人款款而至。 虽然贾母极口称赞宝琴生得好,但在她心里头,没人能比得上宝玉和黛玉,见到黛玉归来,脸上不自觉地堆满了笑意,招她到身边坐下。 黛玉知晓北静太妃登门一事,怕贾母提起,便问道:“姊妹们怎么不在?” 此时贾母房中只几个丫头旁边伺候,不见别人。 贾母笑道:“他们都在园子里赏梅赏雪呢,前儿鹿肉没吃够,云丫头和宝玉又嚷着叫人送了一条鹿腿,在梅花林子里烤着吃,还弄了个红泥火炉儿,围着吃火锅,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肚子,吃得下那么多东西。” 黛玉道:“我也去。” 贾母拉着她的手,道:“你先别忙着去,我有话儿跟你说。” 不出所料,贾母提起了北静太妃的来意,叹道:“我虽老了,不大在外头走动,终究明白兰哥儿确实是个好的,你觉得如何?倘若觉得好,我就打发人给北静太妃回个话,叫兰哥儿去向圣上求旨意赐婚去。若是你父母在,想来也会问你的意思。” 第052章 静静地听贾母说完,黛玉低着头红着脸,良久没有言语。 贾母伸手抚摸着她的后背,语重心长地道:“事关终身,你不用害臊,你娘在时,她的婚事我也问过她,换过庚帖后,你娘还躲在碧纱橱后头悄悄看过你父亲呢,大家子千金都是这么来的,我未出阁前也见过你外祖父。再过一二年我就满八十了,不知道能护你几年,从前不想让你二舅母恼你,让你受了许多委屈,这两年倒好些,她也是个聪明人。我活着的时候给你定亲,心里自然为你想得周全些,等我不在了,指不定他们给你找什么人呢。” 初听贾敏和贾母都在出阁前相看过林如海和贾代善,黛玉顿觉新鲜,听到后面的一段话儿,思及贾母素日的疼惜,不觉流下泪来,忙拿手帕拭泪,道:“外祖母头上的窝还没盛满福寿呢,快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贾母微微一笑,“人终有一死,我比你外祖父已多活二十余年,也用不着避讳。” 黛玉不忍再听,忙以别话岔开。 贾母心中叹息一声,这些姊妹中再没有一个比得上黛玉灵透,可惜偏有人看不上,幸而她虽和别人不大亲,和宝玉的姊妹情分却是无人能及。 她没逼黛玉立时给自己答案,婚姻大事,非同小可,十天半个月后再给回话的不是没有,考虑一年半载的更多,毕竟女方也要打听男方详情。而且,她已在北静太妃跟前说了,终究还得瞧长泰帝和皇后的意思,不能擅自做主,只让黛玉好好想想,过几日再给北静太妃回话。 黛玉略略放下心来,此时问她,她确实没有主意,她无法断定卫若兰是有心还是无心,唯有谨慎二字方能免自己吃亏受罪。 想毕,黛玉告辞,慢慢回房,对刘嬷嬷道:“叫人给林妈妈传个话儿,明儿来一趟。” 刘嬷嬷会意,道:“记着了,这就打发人去。” 打发小太监去给林涛家的送信儿,刘嬷嬷回到房里,就见黛玉已经脱了大斗篷,正抱着手炉对着案上的兰草呆呆出神,料想这些事不是没在她心中留下痕迹。 “姑娘还在想娘娘和老太太的话?”刘嬷嬷端着刚沏的红枣茶过来。 黛玉伸手触碰兰草叶尖儿,轻轻应了一声。 刘嬷嬷见状,并未多言,侧头想了片刻,将红枣茶放在她跟前,道:“姑娘天性聪颖,兼事关姑娘一人的终身,与别的都不相干,用不着别人多嘴说什么,想来姑娘深思熟虑后,定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黛玉抿嘴一笑,道:“嬷嬷说得有理,确实得三思而后行。” 说完,端起茶碗吃茶,微烫的茶水入腹,浑身渐暖。 正在这时,丫鬟通报后,宝玉、宝钗、湘云和探春、惜春姊妹鱼贯而入,宝钗先道:“妹妹大喜了,恭喜妹妹,我们都为妹妹感到欢喜呢。” 黛玉飞红了脸,道:“你这么个贤惠人,也拿着没影儿的事来笑话我。” 宝钗眉眼舒展,艳而端庄,笑道:“只准你笑话别人,就不准别人说实话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