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鞑靼奸细不查,京师大火不说,无家可归的百姓不管,反倒帮着疑犯说话,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骂“昏君”,这是想干嘛? 正事不理,专门揪着末节不放,长没长脑袋? 幸好龙椅够重,以朱厚照的力气搬不起来。否则,必将有朝官血溅奉天殿,名留青史。 漩涡之中,文武群臣各怀心思,内阁三人轻易不做表态。本该处于风口浪尖的杨瓒,则向吏部告假,留在长安伯府调养。 吏部条子下来之后,杨瓒拖着病体,亲自料理杨土的丧事。因为天气渐热,尸身不能久放,无法立即归乡,只能安葬在城西,待告知杨土父母,再议迁坟之事。 养病时日,杨瓒未见得悠闲。 诏狱提审人犯,所得口供繁多,线索纷杂。杨瓒每日翻阅供词,所得却是不多。 京城起火点,锦衣卫已查明两处,一处是杨瓒家宅,另一处竟在寿宁侯府。杨瓒很是诧异,脑海中闪过几个念头,最后只抓住一个。 这日,杨瓒翻过疑犯的供词,对顾卿道:“纵火之人九成都是弃子,主谋定不在京城。” 顾卿看着杨瓒,问道:“杨侍读可是发现了什么?” 杨瓒放下供词,捏了捏额角,道:“不过是以己度人。” “以己度人?” “若是下官行此险策,必会如此。” 顾卿不言,若有所思。 杨瓒继续道:“如要搜查京城内应,该查查最近有哪些朝官和家眷离京,路引都是开到哪里,若是去北边,具体是到哪个州府。” “离京?” “三月之内俱都应查。”杨瓒道,“再者,千户该请牟指挥使遣人至孝陵卫,拜会一下寿宁侯。” 闻言,顾卿挑眉,杨瓒勾起嘴角,手指擦过杯沿,笑容微凉。 第五十二章 杨侍读问话 弘治十八年八月丁未,泰陵大部竣工。 兵部查给赏文册及留守六十八卫小册,言孝陵卫勾军不足,请择一留守京卫充泰陵卫。 奏疏递上,天子亲敕,改忠义左卫为泰陵卫,另置泰陵陵户四十户,人丁百余,移往笔架山建屋耕种,世代护卫陵寝。 与此同时,有旨意传至茂陵,令寿宁侯同建昌侯即日迁往泰陵,不得延误。 “侯府长史以下皆充泰陵卫,改籍军户。” 圣旨念完,寿宁侯脸颊颤抖,双拳紧握,怒气难掩。建昌侯则是面若死灰,表情麻木,跪地谢恩,如同幽魂一般。 “两位侯爷,接旨吧。” 中官奉上圣旨,并未马上离开,而是侧过身,对身边的束铃低语几声。 束铃低头应诺,转身离开木屋。 很快,简陋的木屋外传来阵阵嚎哭,似欲撕心裂肺。 得知要充入泰陵卫,后裔子孙都在军籍,世世代代守在大山之中,两府属官家人再顾不得规矩体统,纷纷哭天喊地,大声嚎啕。 只是随张氏兄弟守陵,尚有脱身的希望。改为军户,经兵部造册,再无转圜余地。不少人经不住打击,竟哭得昏了过去。 “大胆!” 得束铃回报,中官大怒,尖利着嗓子,喝斥道:“天子隆恩,尔等不知感激,叩谢圣主,反跪地嚎啕,成何体统,想抗旨不成?!” 随中官喝斥,卫军长刀纷纷出鞘。 雪亮刀光闪烁,哭声为止一顿。 片刻后,多数人不敢再哭,认命的收拾包裹。唯有几个寿宁侯的“亲信”仍在哽咽,脸带怨色。 中官眯起眼,冷笑道:“真有想抗旨的?来人,给咱家绑起来!既不能感沐圣恩,为大行皇帝守陵,便和刑部的囚犯一起发到北边,和鞑子拼命也好,屯田服役也罢,都是为国尽忠! 话落,中官转过头,问道:“侯爷,咱家这般处置可妥当?” “你、你欺人太甚!” 寿宁侯额头鼓起青筋,怒形于色。建昌侯没拉住,只能看着他站起身,猛冲向冷笑的中官,中途即被拦住。 建昌侯闭上双眼,不忍再看。 世态炎凉,破鼓乱人捶。 兄长为何就是不明白? “我是天子亲舅,太后亲弟,先皇亲封的侯爵!”被左右卫军拦住,寿宁侯兀自高叫,“你是什么东西,区区阉奴,三番两次在本侯面前放肆!” “呦呵!”中官拢着袖子,听着寿宁侯叫骂,非但不怒,反而笑着弯腰,行礼道,“侯爷说的对,是奴婢失礼。” 这一弯腰,反倒让寿宁侯愣住了,下意识看向身后。 建昌侯没有睁眼,脸色更加惨白。 “来人呐。” 中官直起身,笑得愈发恭敬,道:“侯爷金贵,咱家带来的都是粗手,伺候得不周到。将侯府的下人叫来,安排着伺候两位侯爷。” 束铃领命,同两名卫军一并转身。 中官脸上带笑,眼中却无半丝笑意。 宦官最忌讳的词,不是“奸宦”,也不是“佞幸”,而是“阉人”! 寿宁侯这番大骂,逞一时痛快,必要付出惨重代价。 侯府家人自然不敢要了他的命,但一路之上,直至到达泰陵,他的日子定不会好过。 天高皇帝远,谁管你是侯爷还是外戚。既然世世代代都走不出笔架山,离不开天子陵寝,身份地位都成虚话,侯爵庶人有什么区别。 落到如此地步,不敢埋怨天子,只能将矛头对准张氏兄弟,发泄满腔怨恨。至于张氏兄弟风光时,自己也跟着仗势肆行,早被抛到脑后。 随行的东厂番子将寿宁侯拖出木屋,建昌侯神情木然的跟在其后。 门外停着两辆马车,守在车旁的,除了护送的卫军和番役,均是两府家人。此刻,众人脸上再无往日的恭敬讨好,看向两人,尽是咬牙切齿,瞋目裂眦,似要生啖其肉。 卫军翻身上马,打开旗帜,正要启程。忽见有数匹快马和一辆马车从官道驰来。 “停!” 分辨出骑士身上的锦衣,一名东厂番子立刻凑到马车前,透过窗口对中官道:“高公公,是锦衣卫的缇骑。” “缇骑?”中官推开车门,奇怪道,“东厂早领了这档差事,锦衣卫来凑什么热闹?” “公公,奴婢瞧那架势,应是朝这边来,要不要等等?” 中官沉吟片刻,让番子传话,暂下旗帜。 他倒要看看,这些缇骑究竟是何来意。 “咴——” 将到近前,马上骑士猛然紧拉缰绳,骏马嘶鸣,前蹄扬起,落地后,踏起大片尘土。 中官离开车厢,扶着车栏,停在车辕上,看向马背上的红衣千户,双目微闪。 “来者何人?” 来人取下腰上金牌,道:“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顾卿,奉牟指挥使之命查办京城起火一案,请东厂颗领班行个方便。” “顾千户?” 中官笑了,无需人搀扶,自行跃下车辕,几步迎上前,道:“咱家高凤翔,千户有礼。” “高公公客气。” 顾卿翻身下马,抱拳回礼。 “京城大火,厂公也是下令严查。这些日子抓的人不少,有用的口供却没几条。”高凤翔顿了顿,压低声音,道,“牟指挥使派顾千户来,可是有了什么线索?” 说着,侧头瞄一眼坐着寿宁侯和建昌侯的马车,其意昭然。 “不瞒高公公。” 顾卿同样压低声音,简述几句,高凤翔立时双眼发亮。 “可确实?” “还要问过。”顾卿道,“若能问出线索,高公公亦有功劳。” “咱家先谢过千户!” 两人说话时,随缇骑前来的马车里有了动静。车门推开,一身玉色儒衫的杨瓒跃下车辕。 杨瓒不认识高凤翔,对方却认识他。 凡在朱厚照身边伺候的,谁不晓得这位杨侍读不一般。手握先帝御赐的金尺,又得今上信任,不出意外,日后必定飞黄腾达。 “杨侍读,咱家有礼。” “恕在下眼拙。”眉眼微弯,杨瓒笑得温和,“公公可是天子身前伺候的?” “让杨侍读见笑了。” 听到杨瓒之言,高凤翔立刻眉开眼笑。 不晓得他姓甚名谁,全无大碍。一句“天子身前伺候的”,足以让他通体舒泰。难怪张永和谷大用都想交好这位,会说话,更会做人,没那一身酸腐气,的确值得一交。 三人叙话时,车中的寿宁侯和建昌侯都察觉情况有异。 寿宁侯被五花大绑,巾帕堵嘴,出不了声,自然不晓得车外发生了什么。 建昌侯待遇好些,没有被捆住手脚。见马车迟迟未动,小心将车窗推开一道缝隙,看到卫军没有打旗号,宣旨的中官正同一名锦衣卫千户谈得热络。背对马车,还有一个穿着儒衫,戴着方巾的文生。 一瞬间,建昌侯脑中闪过许多念头,心中愈发没底。 察觉到刺在背后的视线,杨瓒没有转头,而是道:“高公公,时辰已经不早,不如先将牟指挥使的交代办妥。再晚,恐耽搁两位侯爷上路。” 高凤翔袖着手,笑眯双眼。 上路? 看来,这位同张氏兄弟必有过节。不是藏怒宿怨,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