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节
慕容英想想还未适应东宫生活的儿媳邓芸,实是羡慕何庆夫妻,这真是憨人有憨福,道:“你们家娶到晶娘可真是太有福了。” 何敬焱板着脸始终没有吭声。 何冬面带歉意,道:“之前我想着敬焱跟晶娘两口子能干,能者多劳,就把七座城府都划给他们当了封地。” 孔叶睁大麋鹿般的眼睛,高声道:“大哥,能者多劳,那多劳是不是能多得呢?” 何冬唯有开口道:“表妹,你放心,我不会亏待敬焱与晶娘。” 何庆一大家子以跟牛老王妃约好了为由,连饭都不吃就出了皇宫。 何冬心里挺不是滋味,当日就去了李王府,跟李炳商议之后准备在正月初一的国宴下一道关于封地的圣旨。 藩王封地的使用权是十年,十年结束交还朝廷,之后二十年的税收减去当初接手时年税收,盈余的部分仍是归藩王。 举个例子,去年陇北的商税加上丝绸之路的全年税收大概是二十二万两银钱。 十年后何敬焱夫妻离开陇北,如果税收上涨到四十万两银,朝廷只要二十二万两,多余的十八万两归何敬焱夫妻,一直持续二十年。 这道圣旨将会激励藩王建设封地的积极性,让他们前期给封地投入大量银钱不会有怨气。 夏王府的大厅里牛老王妃跟何庆一大家人说着就有些激动起来。 “北地的雪大的不得了,我们家的封地饿死冻死的百姓达到三百多人,这还不算冻死饿死的牲口。青郎夫妻原本年前赶回来,怕封地百姓缺粮暴动,不敢动了,就在封地呆着。” 牛老王妃说的北地封地境况何敬焱、李晶晶能想象的出来。 农民连饭都吃不饱,没有银钱修建房屋,更没有银钱买衣服避寒,暴雪来了把房屋压塌,人跟牲口就饿死冻死。 “今年的雪是大,俺们家陇北的封地也有百姓冻死。”何庆语气十分感慨,望了何敬焱一眼,问道:“冻死饿死多少人来着?” 何敬焱答道:“截止到前天是十四人。” “焱郎的封地是七座城府,我们家才一座呢。”牛老王妃听到这个数字,简直不到自家封地死亡人数的零头,心情更加沉重。 何全失声道:“我叔叔与我婶婶为了封地没少费心思下功夫,回头再被官员弹劾毁了名声,这也太冤枉了。” 何敬青为了搞好封地,一去就玩命似的带军队剿灭匈奴马匪,把匈奴马匪逼到出重金请刺客杀他。 何敬青的媳妇邓飞燕是邓族的嫡女,组织官员家眷捐银钱办学堂、救济灾民。 夫妻俩为封地做了不少好事,可是仍然没有解决粮食、贫穷两个大难题。 何敬焱道:“北地比陇北要冷,且粮食缺口更大,今年冬天不止是你们家的封地,三伯的封地及其他的城府也冻死饿死了许多人。” 李晶晶这一年为了陇北出钱出力,文官弹劾她的折子有几十道,最讨厌这些站着说话腰不痛光会玩嘴皮子的御史。 她冷声道:“哪位官员弹劾你们家,你们家每个人都上折子让他去北地城府当长史,看他去了之后能干出什么样来。” 牛老王妃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跟何敬焱、李晶晶道:“这是青郎给我写的,说是让我跟你们两口子说说,能不能派农官去北地,帮帮那里的百姓种马铃薯、大豆?” 何敬焱来之前就猜到牛老王妃有事,瞧了李晶晶一眼,见她点头,跟他想法一样,便道:“二伯娘,我可以给你们封地派去农官。” 牛老王妃、何全均是面露喜色。 何敬焱接着道:“不过,你们家的封地我去过,城府外的田地少,拥有大片的草原、沙漠。地少种不了多少马铃薯、大豆。” 他的意思是农官去了,也没有多大作用。 牛老王妃收了笑容,笑容满面,喃喃道:“那可怎么办?” 何全摇头道:“朝廷拨的银钱、粮食根本不够,我们家已经往封地贴了九万两银钱,就这样还冻死饿死那么多人跟牲口。” 孔叶长叹一声,道:“唉,我们家闺女拿着嫁妆银钱往敬焱封地贴了几百万两银钱,这不还有百姓饿死冻死。” “我这就往金城写信,派农官去你们家的封地。”何敬焱去了书房,何全陪着过去了。 李晶晶见牛老王妃有话要跟孔叶、何庆说,就把何敬鑫、何敬淼叫到偏厅去。 “我一想到封地那些百姓饿着冻着就闹心。”牛老王妃停顿一下,低声道:“全郎马上就要大婚,你们说我该给他大办还是小办?” 孔叶目光同情,道:“是啊。你给全郎的亲事大办了,会被人说不顾封地百姓死活铺张浪费,若是小办了,又被长安的人笑话。” 牛老王妃问道:“你们家鑫郎、淼娘的亲事准备大办还是小办?” 何庆、孔叶忍不住露出笑容。 孔叶道:“二嫂,俺们原本是要凑合办的,昨个闺女得知之后,立刻拿出一笔银钱贴补,说是要办得像模像样不丢皇室的脸才行。” 牛老王妃一听,因着跟何庆家关系一直不错,就直接问道:“贴补了多少?”等听了何庆夫妻的答复,连声夸赞李晶晶。 何庆夫妻相视对望,何庆道:“二嫂,不瞒你说,闺女还给淼娘添了一大笔的嫁妆。” 牛老王妃好奇打听都添了什么嫁妆,何庆夫妻如实说了。 这下牛老王妃的心情就跟慕容英一样的羡慕何庆夫妻,心里还把长孙何武骂了几遍。 当初何敬海要替何武向李炳求娶李晶晶,谁知何武爱慕王烟雨,最后何敬焱娶了李晶晶。 这要是何武娶了李晶晶,该有多好。 何庆摇头道:“闺女对俺们家付出太多,俺们都没脸去见李亲家了。” “你们命好有福气,得了这么好的长媳,哪像我这么命苦,被陛下给海郎赐婚赐了那样的坏女人,闹得海郎到现在还孤身一人。”牛老王妃心酸难过的热泪盈眶。 何庆一本正经的道:“二嫂,你放心,这回俺们都劝劝海郎,让他一定要把亲成了。” 两家人用过晚饭,何庆一大家子便离开了,何敬焱与李晶晶回了焱王府。 夫妻俩刚进府门,屁股都没坐稳,府门外就有官员拜访,竟是陕西道、河北道、东北等地的官员。 李晶晶就不见他们,回了院子歇息。回到长安这两天,购物见亲戚商议弟弟妹妹的亲事,除去睡觉,一刻都没闲着,实是有些累了。 何敬焱令管家把这些官员都带到了正院大厅,得知都是为了请教冬季种马铃薯、植树的事,便道:“林老爷子就在金城,你们派农官去请教他就是。” “多谢王爷。” “下官替保定府的百姓谢过王爷。” “王爷仁义,不把封地农事成果捂着不说,这是本朝百姓之福。” 众位官员猛拍了一阵马屁,被何敬焱不耐烦的挥手赶走了。 李晶晶坐在浴桶里面舒服的泡着澡,听完何敬焱的复述,笑道:“你把他们都支到了林老头那里去,你省事了,林老头该头大了。” 何敬焱缓缓道:“娘子,他们想空手套白狼,一个铜子不出得到咱们封地马铃薯块茎种、树苗,门都没有。你等着瞧吧,他们去了,就被林老爷子狠狠的骂着滚出金城。” “那是。”李晶晶点头,道:“我才不会平白无故的给他们茎种、树苗呢。” “青郎实是不聪明,宁可写信给二伯娘,也不写信给我。”何敬焱拿帕子给李晶晶擦着背,顺便揩油。 “敬青带兵剿马匪还行,政事上面到底差些。” 何敬焱点头,道:“是。朝廷拨了银钱、粮食,二伯娘又添了那么多银钱,敬青还能让封地的百姓、牲口饿死病死那么多,执政能力确实不行。” “我不放心把马铃薯茎种、树苗交给他。若换成海哥,我就给了。”李晶晶打开探到胸前何敬焱的爪子,昨晚都喂饱他了,今晚又想要,真是欠打。 转眼便至年二十九,几队人马先后进入了长安。 ------题外话------ 亲们,今天是本月上旬的最后一天,明天我就从外地回到北京了,希望能看到本文上了月票榜,请把票都投下来。谢! 22晶晶婆家过年三十 公主嫌驸马穷和离 融王、海王回到长安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当日,两位王爷先是去了皇宫,而后去了李王府,最后请了李炳一起去了焱王府。 何敬焱见到何融、何敬海,很是高兴,跟李炳笑道:“爷爷,您看今晚咱们多喝几杯?” 李炳挑眉道:“不在这里喝,这就去我家晶娘的四季庄园,那里有温泉池子,还有好酒、烤鹿肉、卤牦牛肉、海鲜汤锅子。”指着一脸期盼的何融、何敬海,笑道:“他们一路被寒气袭身,去泡温泉最好不过。” 何融面上笑着,心里却道:这个先生,还说你家的晶娘,明明是我们敬焱家的晶娘。 何敬焱见李晶晶微微点头,便道:“爷爷,那咱们这就骑马过去。” 李晶晶嘱咐道:“爷爷,明个年三十,你今个别弄得太晚睡,明天早点离开。” 她这话其实也是说给何敬焱听的,明晚的团圆饭要在庆王府吃,不能太晚过去。 四人笑哈哈前脚去了四季庄园,李晶晶后脚就回了娘家李王府。 曲氏、贺氏见李晶晶回来了,喜上眉梢,赶紧让厨房晚上做她爱吃的菜。 李晶晶在娘家呆到了次日年三十用过午饭,这才回的焱王府,等了一个时辰见何敬焱还没回来,怕庆王府那边等急了,就独自过去了。 庆王府张灯结彩,灯笼都用的红色,贴着双喜,窗户上贴着用红纸剪成的吉祥图案,过年嫁娶,喜上加喜,哪里瞧着都是喜气洋洋的红色。 何敬鑫跟何敬淼在院子外面的空地上放炮。 兄妹大概以前总被关在院子里不见人,在安静的环境呆怕了,对于放炮有着执着的爱好,就喜欢听砰叭的炸响声。 何庆、孔叶呆在暖烘烘的屋子里不出来,也不知道忙些什么。 李晶晶就把三位管家叫来询问大婚的事准备的如何,得到已经都准备妥当的答复,便去散步。 她说是散步,其实是去巡视一番。 原来的马厩恢复成花园,只在角落留下一分的地给何庆、孔叶种菜。 李晶晶去金城之前,在整个王府种了许多的树,在这花园里面种了奇花异草,让王府四季都有奇花绽放,到处生机勃勃。 花园的花奴正在收拾花草,不敢惊了李晶晶,忙退了出去,站到花园边上。 李晶晶派了李欢去跟花奴道:“郡王妃即将过门,日后这花园里的花,她要是想移植出去也是行的。” 整座王府将来都归何敬鑫,花园里的花自然也是他的。李晶晶就把这些花送给何敬鑫的夫人。 花奴忙点头,想想方道:“王爷、王妃前些天在地里种了马铃薯,可是不见活。” 李晶晶得知了此事,便让李欢给了花奴用逢春灵水浸泡过的两斤马铃薯做种,“这是公主孝敬王爷、王妃的,你不能种,需留着给她们种。” 将近黄昏,何敬焱才匆匆赶回来,李晶晶嗅到他身上只有淡淡的酒气,问道:“今个没吃酒?” 何敬焱点头,面色不变,道:“昨晚吃酒了,今个白天就谈国事滴酒未沾。” 李晶晶问道:“有没有能说给我听的国事?” 何敬焱缓缓道:“前几年,皇帝大伯就想攻打倭国,爷爷认为时机未到,去年皇帝大伯再次提出攻打倭国,爷爷将此事一直拖到了现在。” 李晶晶知道李炳最恨的就是匈奴,其次是倭人,他不是不想打倭国,而是定朝的国力不允许,问道:“津港的大海船建好了?” 何敬焱道:“上个月就建好了,只是天太冷,还没有入海试航。” 李晶晶便道:“从津港至倭国,海上行程几千里,大海船未经试航,陛下就让军队坐着大海船去打倭国,这分明行不通,爷爷坚决不同意才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