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南明副榜举人在线阅读 - 第295章 以吏治国兴办教育

第295章 以吏治国兴办教育

    现在听到四川民政大学,费密本来期望在基层多做一年半载,但实在经不起家人劝诫,经过三轮考试,方成为首批学生。

    经过数月筹备,继武备学堂第六期开学之后,四川民政大学正式开学。

    如此大喜事,本是可喜可贺,但另外一个小道消息在川内流传,那就是杨轩准备改变目前官神共治结构,在未来实行以吏治国。

    最初不以为然,这天听吴养狐谈起,杨轩惊出一身冷汗,在一番琢磨思索之后,决定反击。

    在四省总督吕大器病逝、四川行都指挥使杨展被害之后,为接受其势力,将吕大器主要幕僚长陈计长、杨展谋士吴养狐相继收入账下,委任为参议,襄助处理政务。

    相对陈计长离心离德,吴养狐感念对四川行都指挥使杨展的情义,全心全意投靠,现在成为杨轩主要幕僚处理有关政务。

    外面传言纷纷,吴养狐显得颇为着急,这天早上议事刚完方留下来,劝告道:“侯爷,外面传言准备改变祖制,施行以吏治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放下手中的书札,杨轩站起来,看着对方道:“吴先生,我们读书人多主张朝廷君臣共治,地方官绅共治。

    虽然如此,但你应该也明白,朝廷、大臣、官员、绅士常常受制于衙门胥吏,如此地方才出现在地方实际上为官员胥吏乡绅共治结构啊。”

    吴养狐点了点头说道:“在大元朝之时地方施行以吏治国,主要朝廷大员多由地方小吏提拔而来,贪污横行,民不聊生。

    这次创办四川民政学校,一些人造谣生非说侯爷准备改变大明祖制,施行以吏治国,侯爷,外面人心惶惶,侯爷还需要解释一二啊。”

    杨轩笑了笑,说道:“有什么好解释的?现在胥吏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祸害地方,有的更被老百姓认为五蠹之首,对胥吏队伍需要好好改造啊。”

    旁边参议陈计长摇了摇头道:“侯爷,一心为公,可喜可贺。但侯爷需知道万事皆有成法,胥吏为害,古之圣贤不是不知道,但缘何听之任之,那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侯爷,元朝以吏治国,我太祖高皇帝当政以来,施行科举考试,全面压制地方胥吏,如此民众方安居乐业啊。”

    杨轩显得颇为惊讶,连忙问起元朝以吏治国的事情,众人侃侃而谈,施行以吏治国,容易养成各种党派,党同伐异。

    施行以吏治国,官吏没有监督,容易贪污受贿,横行非法。

    最先不以为意,随即想起前世社会,可以说也是以吏治国,内心惊讶不已。

    古代地方施行官绅胥吏共治结构,与异地任职官员不同,异地任职官员多饱读之士,很多道德文章,再加上为了个人前途需要好的名声,多颇为重视自己羽毛。

    但胥吏不同,胥吏政治地位非常低,在有的年代胥吏家庭子弟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在社会上成为贱业。

    但就是这种士大夫眼中贱业,在老百姓眼中那可是独霸一方,生杀予夺,与土皇帝无二。

    想明白之后,杨轩内心有了主意,这天借四川民政学院开学之机,杨轩来到学院面对两百多书生侃侃而谈。

    元朝以吏治国,小吏在地方独霸一方,为非作歹,贿赂公行,实在民之大困。

    明朝地方施行官绅共治,异地官员来到地方借助地方胥吏势力压制地方官绅,为非作歹,也颇为可恨。

    前几年地方老百姓有感小吏危害,在社会上传出杀五蠹的呼声,就是大家对这种官员依靠胥吏集团地方治理的反抗。

    为肃清吏治,决定对地方胥吏集团改造,打破胥吏世袭结构,从民间招揽英才,肃清吏治。

    这几年下来多番尝试,过去地方衙门为三班六房,其中三班人员多从地方民壮、军中忠义之士选择,六房也从地方品行学识较佳读书人选择。

    孔子曰“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j民不惩”,要改造胥吏,就需对书吏进行教育。

    过去在顺庆府的时候,最先也从军中挑选一些老弱伤残之辈充于三班之中,但这些人没有什么教育,在地方与普通衙役无二。

    在那之后,地方民壮、军中退役人士若要充实到三班之中,多需要经过三个月的工作培训,如此到地方多能够娴熟处理各类政务。

    同样道理,杨轩也希望通过民政大学学习,大家能够熟悉为官之道,改变过去胥吏为祸地方的老路。

    不要说众人,就是杨轩自己也对以吏治国颇为担忧,别的不说,前世种种现象让人发指。

    杨轩保证在未来不会改变官绅胥吏乡绅共治现象。

    在地方组建议会,对所有官员与胥吏进行监督。

    众人一听长舒一口气,由于长时间经验教训,大家对以吏治国颇为忌惮。

    杨轩刚刚说完,本来以为大家会赞成自己观点,谁料到谢词里面杀出一个沈公子,害得杨轩解释半天,终于没有高出太大纠纷。

    这天掌灯时分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后堂,让人惊讶的是后堂不但重新装修了一番,粗粗望去,有百人之数。

    郡主朱峨嫣满脸笑容的迎了出来,看着板着脸庞的男人,笑道:“子修,怎么板着脸呢?

    这次进入cd),你不知道我找到多少宝贝哦?很多都是过去在王府时用到的,丫鬟王府家丁常常隔三差五的送过来啊。

    还有,你看看府里东西摆设,还有奴仆穿衣打扮,那像在顺庆府的时候那样土气,现在才想真正的巡抚衙门?

    过去那些人说贱妾是仿冒品,现在这样多人证明我是如假包换的蜀王府郡主,今天三叔(富顺王)证明了一切。”

    在四处寻觅人才的同时,杨轩更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世人追求平等,其实平等的基础在于教育平等。

    随着外部势力逐步退出川境,四(川)境内局势日渐平静之际,杨轩开始在全川推行公立学堂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投入十分庞大,无形中对财政构成巨大压力。

    现在正值乱世,对外征战本让刚趋稳定的川省财政捉襟见肘,何况现在还需要向公立学堂投入数以万计的白银。

    孔夫子办私塾,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教书育人培养后生为古代贤士共同追求,现在看到办教育影响可能的北伐,大家还显得忧心忡忡。

    这天碰头会上,钱邦芑欲言又止,到最后实在憋不住了,说道:“侯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办公立学堂,让适龄孩子能够识文断字,实在利在当世,功在千秋。

    兴办公立学堂之方便,我想古之圣贤可能也曾经预见,但为何只建立国子监、书院、州学、县学,而不像侯爷这般建立公立学堂,以取代私塾?

    实因为兴办公立学堂耗资巨大,太平岁月尚难支撑,何况现在天下大乱之际?”

    众人低着头,看得出大家深有感触,杨轩感到一阵愤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办教育利国利民之大事,怎么这种事情居然有人反对?

    杨轩站起来来回渡着步子,良久停下脚步,扫视一眼在座众人,显得信心满满道:“钱按察使这点没错,兴办公立学堂耗资巨大,古之圣贤可能也曾看到其中好处,但为何不施行?实在因为财力匮乏所致。”

    众人长舒一口气,钱邦芑拱手道:“侯爷真乃圣贤君子,能够审时度势听进劝谏,实乃我义勇军之幸,大明之幸。

    侯爷,公立学堂可以暂缓兴办,我们省下钱粮可以克期东征,以与金声桓、李成栋等部会师长江,如此北伐大业可成。”

    杨轩摆了摆手,摇头道:“按察使,兴办公立学堂耗资巨大,但并不是因为官府没有钱粮支撑

    学堂经费,实在因为太多钱粮为贪官污吏贪墨所致。

    当年朝廷为收复辽东征发辽饷,平定流寇征缴剿饷,练饷。朝廷缘何对老百姓汹汹,藉口收复辽东,平定流寇没有钱粮?

    本人主政以来,地方民众负担锐减,过去每亩良田田赋大米2、3斗,现在不过6升?

    民众负担而地方钱粮锐增,实因贪官污吏所致。

    昔日上缴国库一两,从民众身上搜刮十两。

    贪官污吏,民之蠹也。

    兴办教育耗资巨大不假,但只要我们克服制度性**,还老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何愁无经费开办公立学堂。”

    钱邦芑脸上的笑容怔住,半天阖不上,本来想要反驳,但见对方信心满满的,大气不敢出,只得呆呆的坐在一边。

    但钱粮天上不落地上不生,公立学堂巨额开支一时半刻之间难以解决,正如大家预料那样,若要在全省各个乡都建立起公立学堂,每年至少需要50万两白银,若加上其他开支,每年耗资可达七八十万两之巨。

    虽然这几年革除大弊,各地赋税大增,但每年拿出如此多的钱粮补助教育,在大家看来还是有点匪夷所思。

    整个大堂陷入一阵沉默,杨轩也静下心细想,总结前世公立教育得失利弊之后,迅速拿定注意。

    大家担心的不是钱吗?现在自己大权在握,来钱的地方太多太多。

    自明宋以来,佛寺道观遍布全国,就像笔者所生活乡村,现代一个乡就有多个寺庙(在古代一个集市面积数倍于现在乡镇,各个集市多有数所寺庙),很多寺庙道观成为地方一霸,并且不用缴纳赋税。

    既然如此,那就废寺院道观,以兴办学堂为名,废黜寺庙道观的各种特权,在各地建立起新型学堂。

    过去寺庙道观寺庙雄伟,良田千亩,不但大量占据社会优质资产(良田),而且还像现代慈善机构一般从社会募集大量财富,更不用缴纳任何税赋。

    现在讲道观寺庙改为平民学堂,就是将过去寺庙道观霸占的社会财富转移到公立学堂,外加社会捐款,以及财政补助,如此完成社会重建。

    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杨轩信心勃勃责任重大,决心利用全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心理,决心利用下层读书人改变自身贫困的经济社会地位的梦想,完成社会重建。

    明朝私塾老师收入中等,但依赖地方豪门大户,工作极不稳定,而新式学堂主要由官府兴办,在地方聘请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不但免除奔波之苦,而且工作更有保障。

    大政方针普定之后,剩下的就是宣传这种思潮,就是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办学场所,筹集办学经费,采用官办、官民合办,或者完全民办等方式,在地方大量建立公立学堂,完成社会重建。

    :